正家风的事迹材料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比较熟悉,大家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一份具有影响力的事迹才是有价值的,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正家风的事迹材料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5篇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篇1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而优秀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这种无言的教育,是打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因素。

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辛苦抚养我们长大,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是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就告诉我的,我的父母也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记得我还十几岁的时候,爷爷生病卧床,什么都做不了,话也说不出来,我的爸爸从早到晚的照顾爷爷,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爷爷。爷爷的神志已经不太清晰,清晰的时候想要什么也说不出来,爸爸用各种办法去问爷爷想要什么,非常耐心地去理解爷爷的意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之后,爷爷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没有人想到爷爷卧床之后还可以生活这么久,但在爸爸尽心尽力地照顾下,爷爷确实生活了三年,爸爸在爷爷生命的最后几年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顾他,完成他的任何愿望。

这是我铭记于心的家风和家训,“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会牢牢记住这几句话,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在所有的人性品德当中,孝心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所以说我们要拥有孝心,拥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会继承我的家风,成为一个孝顺的女儿,不负父母的.教诲和期望。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篇2

马玉兰,1970年3月24日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现在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工作,工作中认真钻研法律,秉公办案。其丈夫杨振宇在石嘴山市鹏盛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两人自1993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同甘共苦,组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马玉兰同志自1993年以来,在民事审判工作的第一线默默工作了21年。21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能常年如一日在审判第一线工作的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1年来,她始终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信条,牢记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以不偏不倚赢得信任,以廉洁居中树立公正,独立承办各类民事和民商事案件近20xx多件,特别是调解成功率高达74.1%,社会效果好,受到了领导及同志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并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杨振宇同志现担任石嘴山市鹏盛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司在惠农区,每周只能回一次家,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出差,但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工作,从无差错,夫妻二人虽然因工作分居两地,但两人均无怨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工薪族,他们热爱本职工作,作为普通人,他们同样热爱家庭生活。虽然对有些问题可能意见不一,但她们总能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大事、小事共同协商解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夫妻俩总是尽量完美的诠释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亲。父母和婆婆均已是70多岁近80岁的高龄老人,且均体弱多病,每年冬季都要在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娘家在惠农区居住,婆家在平罗县宝丰农村,她在大武口区工作,她就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和婆婆,陪他们说说话,一边工作一边尽孝,虽然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夫妻俩从没有任何懈怠和厌烦。人们都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但她和婆婆相处得却似亲母女,不管到哪里出差,都给父母和婆婆买礼物,特别是近三年来,她考虑婆婆中年丧偶、老无所养,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无人照料,心中不安,就亲自将婆婆接到家中照顾,平日对婆婆尊敬有加,每天给婆婆做营养又可口的饭菜,一有时间,她就会和婆婆聊天、陪婆婆上街转转,陪婆婆的时间多了,自然就少了时间照顾父母,她的父母也非常理解她,并不埋怨她的厚此薄彼,并给予鼓励与支持,常给她打电话报平安让她放心。家庭中充满着孝、爱和善的氛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夫妻俩尊老爱幼的言传身教下,她们的独生女和善、乖巧,待人宽容谦让,很爱她的姥姥、姥爷和奶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一家人经常参加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会拿些零钱给乞讨的老人、残疾人或小孩。

真心待人、民主平等是她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们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主动张罗本楼道的共用电量,积极联系修理工修理共用的楼道门,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和谐社区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篇3

小凤家庭,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新屋里社区,家庭成员49人。

94岁的小凤老人和丈夫苏裕隆育有九个子女,如今9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每个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儿孙,原本的14口人变成了如今的49口人。多年来,九家人之间团结互助、尊老爱幼、亲密无间,尽管人口众多,却没有争吵、没有纠纷。举办了10多年的家庭“春晚”;留在墙上的值班表、通讯录;13间房17张床,家中环绕着的浓浓亲情感染每一个人。

每年除夕,在小凤家里,有一台充满着欢声笑语、浓情蜜意的家庭“春晚”。歌舞、击鼓传“蛇”、书法表演……四世同堂,自编自导自演,轮番登台献艺,带来一台精彩的家庭“春晚”。10多年来,家庭“春晚”从未断过。在小凤家,墙上贴着的一些纸尤其醒目。一张是值班表,表上详细地列着值班人、值班日期、月份等。从丈夫去世那年开始,儿女们就开始排表,轮流照顾母亲。值班表一年一换,如今墙上已经贴满13张。在值班表的右下角,还特别用曲线标示了一行字:“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带大,母亲年岁大了,我们……”一句言之未尽的话,全家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24小时对母亲的陪伴中,写全了心中的孝道。不仅儿女孝敬母亲,儿媳女婿也都视小凤如自己母亲。子女们还为母亲设立了基金会,用于老人看病、出游和老屋修缮等。

小凤家庭曾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篇4

小蓝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用心、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勤奋上进,十个月的儿子乖巧可爱,他们一家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就是在这种和谐文明的氛围中构建出幸福快乐的和睦家庭。

一、爱国守法,崇尚科学

小蓝一家共有三口人,丈夫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还有一位十个月大的儿子。夫妻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向以来都未发生过任何违纪违规的事情,良好作风经常受到邻居的赞扬。该家庭在生活中一向以来都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照科学规律办事,反对封建迷信。并且经常向周围的人宣传科学知识,扫除迷信危害。

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小蓝同志作为县外经贸局办公室副主任,日常工作较繁琐,她依然兢兢业业,尽心竭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县外经贸局工作七年来,业务潜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扬。丈夫陈凯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工作作风认真踏实,任劳任怨,以工作至上为原则,对工作高度负责,得到了广泛好评。

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

丈夫平时工作重,在单位时间多,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小蓝同志对此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她不仅仅做好单位事外,把家务事也处理的妥妥当当,让丈夫儿子有一个温暖温馨的家。对于孝敬老人、养育孩子,她与丈夫一齐商量,互相配合,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四、团结邻里、热心公益

小蓝一家人在邻里间有着很好的人缘,他们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能够和睦相处,经常给予邻居力所能及的帮忙。此外,他们都很支持公益的开展,不仅仅为困难群众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公益活动。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在小蓝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有一个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有一个热爱生活、用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篇5

陈xx是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村委会主任,同时还是淮南市绿佳园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是陈xx一家的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树立环保意识,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

陈xx是做园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陈xx和他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

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电冰箱也是无氧的绿色冰箱。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用他的话说,这是“废物利用”。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他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

二、将“绿色”引入到淮建村经济发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种植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余亩的基地规模,是淮建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多年来,菜农们一直沿袭旧时的蔬菜种植技术,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这样种出来的菜还卖不上价。这个问题急坏了一直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陈xx,他经过苦思冥想,多方打听解决方案,最终带领群众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引导菜农施绿色肥,到淮南农场拉奶牛粪便制作绿色肥,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他请来市农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如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多方筹资,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导菜农采用科学方法浇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注册了“淮建村”品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

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能有效地节省燃料,据统计,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座沼气池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沼气后,农民用沼气代替柴草为燃料,从而换来了青山绿水,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xx在了解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厕、改厨”,走村串户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经过他的宣传发动,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气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淮建村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xx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节能环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学习对象,为我们村百姓养成节能绿色的生活习惯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艺术之星的事迹材料5篇

语文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5篇

先进的工作人员事迹材料5篇

申报优秀的事迹材料优秀5篇

关于勇的事迹材料5篇

勤劳的事迹材料5篇

星级文明户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

大学优秀团干部的事迹材料最新5篇

诚信的小事迹材料精选5篇

写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的范文5篇

正家风的事迹材料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