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草写作文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写作文不仅需要灵感,更需要勤奋的练习,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灯笼草写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灯笼草写作文6篇

灯笼草写作文篇1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马上就要元宵节了,老师让我们在寒假亲手做一个灯笼,今天,我就开始做了。

做个什么样的呢?妈妈帮我参考:就做个简单的吧。我和姥爷找来了做灯笼的材料:一个大饮料瓶,彩色即时贴,一个很粗的高粱杆,薄的铁皮,铁丝,一根很粗的线,蜡烛;又找来一把剪刀,小 刀,毛衣针,钳子和螺丝刀。

我先拿小刀把饮料瓶从中间切开,用下面的部分做灯笼就可以了。我用剪刀把饮料瓶向下竖着剪了许多细的条条,因为害怕剪不齐,剪之前先用透明胶带在饮料瓶的外边粘了一圈儿,这样再剪就不 怕剪得不一样长了。剪完后,再用毛衣针把细条一根一根的卷一卷,就像给它做了一个卷发一样。

给灯笼做烛台的时候,我犯难了,怎么做呢?我请教姥爷,姥爷先在饮料瓶的底上开了三个洞,然后又用方锥在饮料瓶底的中间钻了一个小孔,用钳子把薄铁皮弯成和蜡烛一样粗细的小圆筒,小圆 筒的一端还有一个可以掀开的小盖儿,跟小圆筒联在一起;再用螺丝把小圆筒的小盖拧在饮料瓶的底上,然后扶正小桶,灯笼的'蜡烛台就做好了。

可以给灯笼做装饰了,我用即时贴剪了很多的小花,贴在灯笼的外边。最后又用方锥在灯笼的口处钻了两个眼,把铁丝穿进去,再用粗的线绑住铁丝的中间,线的另一端绑在高粱杆上,我的灯笼就 做好了。

大家看看,我的灯笼像不像一朵用冰做成的菊花呀!

灯笼草写作文篇2

虽不像女娲娘娘,爱她的泥巴孩子而献身,小孩子喜欢泥,喜欢玩土,却仿佛是天性,独个儿的宝儿,有了泥巴就不闹了。

乡间河边,孩子成群结队在水边嬉戏是少有例外的事,扑通通,溅起银白色水花,不知何时,浪花镶上了金边,孩子们也累了,跪坐在岸边玩泥巴,嚷嚷声渐渐地和在了泥巴巴中。

如果我是一颗青葱的树,我会选择清晨迷雾下晶莹的露水,也会选择淅淅沥沥小雨后与彩虹相间的阳光,不过,我最终还是会选择湿漉漉的,散发着松香气味的泥巴。

年年灯节,虽是宝马香车,欢声笑语,满路盈盈笑语,我却停不下脚步,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人头攒动,眼花缭乱。蓦然回首,惊喜地发现它就在身后——泥人人儿。带着蓝铃铛的`喜羊羊,牵着红手绢的小姑娘,一身黑色鬃毛的马儿,又或是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一双怪眼似明星的齐天大圣。像是有磁力似的,我对泥人着了迷。望着一双大手,种植过玉米小麦的,布满褶子的农民的手,只是几下眨眼的功夫,一个活生生的泥人就出世了。你永远猜不得下一个泥人,但在泥人师傅手下都是栩栩如生的了。

树上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远离了家乡,就像没娘的孩子,日日夜夜念着老家的小河,树林,泥巴地,以及那掺杂着几粒泥土碎石的锅巴饭。这是系着泥土甘甜味道的情愫,使我寤寐思服的地方。

泥巴黄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五千年前的轩辕氏,不就是在中华大地这片土地上立下深根的吗?涿鹿之战打下这片土地,嫘祖缫丝,伏羲造八卦,华夏生生不息,文明在土地上繁衍生息……

手抓泥巴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双眼沾湿,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泥巴爱得深沉。

灯笼草写作文篇3

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每次登山归来或长途骑行返回时,远远地看见阳台上的红灯笼,那感觉就像在黑夜中暴风雨里的小船指引它回港的灯塔,使远航的人们感到希望、感到温暖,从而使我充满了力量,加快回家的.步伐。元宵节的灯笼,更让人感觉家的温暖,充满生活的期望。

在传统民俗中,每逢元宵节时,舅舅要给外甥送红灯笼;爷爷要给外孙送红灯笼;婆婆要给过门的儿媳送红灯笼——这是象征传递红红火火。有时还会再加送一个小灯笼,象征着家族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在这次小记者活动中,民俗研究专家李福蔚老师说,送灯笼就是在送吉祥、送光明、送人口。李老师还说,“过年就是承上启下的一种方式”,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展望来年的收获,不管是贴对联、吃元宵,还是送灯笼,皆是如此!其实,我们小记者这次做花灯也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活动,去尝试着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因为这盏我们亲手做出来的花灯也会带给我们吉祥与希望,它会像神灯一样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吕向阳老师说:“也许我们现在只是在做一盏小花灯,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制造汽车、大楼,甚至是航母。”

今年春节,我们的左邻右舍纷纷挂起了红灯笼,一栋楼在晚上看起来是那么的红红火火和吉祥,可大多灯笼花样单一,似乎缺乏了许多文化元素。在这个生活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抛弃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而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

灯笼草写作文篇4

在我的家乡磐安一带元宵节有舞板凳龙的习俗,而各地的风俗又略有不同。我的老家窈川的板凳龙:龙头有四方龙头和龙身龙头两种,中间一桥有两盏灯,尾部是几条鱼形状的灯。桥灯的前面是孩子们用木棍支撑的八角灯,那些拖着较小的朋友在父母或其他大人带领下,拖着毛兔灯笼去看灯。

那天,我和爸妈到中班孔老师家里请教她爸爸教我们如何做毛兔灯。首先,孔爷爷教爸爸如何剖竹篾。然后做兔子的骨架:用蔑扎三个椭圆形的圈,两头拿包装带把它们绑起来,均匀地把它们弄成像哈密瓜的形状,再在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套上两个小一点的蔑圈,用包装带把它们交叉的地方固定住,兔身看上去被分成十八部分,这样,兔子身子的骨架就做好了。再去做兔子的.头,用两个小圈放在兔身的竹篾固定住,两个圈的前面也绑起来,头也基本上做好了,这样骨架完成了。接下来做底座:底先锯一块四方的木板,在分别离四个角不远的地方钻出四个小洞,用两根竹子弯起来,把它们交叉插在对角的小洞里。在木板的侧面钻出四个小洞,然后用铁钉固定住四个轮子,再在木板中间钻个小洞,按上一个钉子插蜡烛。这样底座就好了。最后把兔子全身糊上一层红纸,再在身子上面贴上用红纸做的兔毛,头上画上兔子的眼睛、鼻子、胡须。后面接上尾巴,这样兔子就做好了。

尽管我的兔子不是非常漂亮,但它是我们很多人的劳动成果。我还是很珍惜它。

灯笼草写作文篇5

人们见到月亮的次数往往要比太阳少得多。可怜的月儿却在人们熟睡后高高挂起,醒来后又悄然离去。它那最美的姿色总是藏得神秘,但并不妨碍我和它结下一段段缘。

太阳给我的感觉怎么也用不到“美”这个字,想的最多的就是“暖”了罢。春天的太阳暖,夏天的太阳暖,秋天的太阳也暖,冬天的太阳还是暖,若不计较的话,我说的实在是有道理的。而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一想到它,一张张图画就浮现在我眼前,夜行去超市买东西,或散步还是有闲情雅致去赏月,天哪,怎么都忘不了它那俊俏的容颜。像银盘,像珠玉,又像是身着白色柔纱的羞涩少女。那柔和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照在我身上。美,实在是美。

一想到月就想到那次去散步,它一直跟在我的身后,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比起来它那亮光并不比路灯亮一毫,甚至那微弱的月光连路都没法照清,可路灯始终照亮的仅是黑夜,而月光照亮的却是我的心里。

记得,夜深去超市,怎么也不会想到抬头望一下月吧,可偏偏就抬头了,现在我想李白诗中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是情有可原了,见到那样美的月,难怪会有一股乡愁涌上心头。有多少诗人将乡思寄托在月上,又有多少人将情思托付给月亮?当时我又想什么呢?或许是在憧憬美好的未来吧。

这样美的月,美的夜,美的星,也只有嫦娥那样的美人才配得上吧,也只有玉兔那样的颜值才配得上吧。玉兔呀嫦娥呀和月儿,真是绝配,绝配。

月儿呀,你是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呀,想你时只要抬头就好了呀。忍不住,我又看到你了,天上好多星星呀,是你的新朋友吗?你们一定聊的很开心吧,祝福你也祝福我。

灯笼草写作文篇6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吴敦厚说,他以前做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蔑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蓖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使得北京尚有“灯市口”街道。民国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幸亏如今因着中国热,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传统中寺庙是以黄色为主,灯笼的大小、颜色全以个人喜好变化,无所谓一定的象征意义。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灯笼草写作文6篇相关文章:

作文高考热点作文范文6篇

心态的作文800字作文6篇

我爱夏季作文600字作文6篇

的春天作文600作文参考6篇

我向往的大学作文作文6篇

四年级作文自由作文6篇

我的心愿作文医生作文6篇

朋友的作文400字作文6篇

关于作文趣事作文精选6篇

我伙伴作文500字作文6篇

灯笼草写作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