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先进事迹的传播有助于弘扬正能量,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认真对待每一段事迹,确保其内容反映真实的经历与感受,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1

自全市“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沙河桥镇立足实际,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实实在在的举措,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移风易俗”氛围。

一是强化领导。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片长为成员的'沙河桥镇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和包村干部、村干部、红白理事会会长在内的沙河桥镇移风易俗工作群,并先后召开了沙河桥镇移风易俗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沙河桥镇部分红白理事会会长座谈会和全镇推广南康屯移风易俗经验做法动员大会。同时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对移风易俗工作负总责,亲自抓,村主任具体抓。

完善制度

全镇45个村重新选举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各村按村情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实行“六统三定”制度(即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规格,人员统一调配,统一实行优惠便民服务;定时间、定标准、定规模)。同时红白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议,研究殡改和婚嫁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细化措施

通过进村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镇区led大屏幕、村级大喇叭早晚定时播放移风易俗倡议广播稿,做到家喻户晓、入心入脑;注重典型示范引领,要求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在移风易俗上率先垂范,不讲排场,不摆阔气;结合“书香门第”、文明家庭评选开展移风易俗先进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对移风易俗先进家庭进行表彰,同时将南康屯红白理事会制度、“零彩礼新婚夫妇”、罗位村大爷帮帮团以及李小里村干部李寿恩父亲去世不放鞭炮等先进事迹在全镇宣传推广。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2

自山腰街道创新成立移风易俗劝导团以来,小庄同志积极作为、主动担任劝导团“团长”,带头领导56名劝导团成员成为移风易俗,“先锋”,劝导团把转变群众观念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切入点,抓住群众心理,用全方位、多形式、接地气的方式,引导群众打破顾虑、内心接受、主动参与,逐步在街道范围树立“婚丧从简、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教育为先,加强劝导。

带领劝导团成员在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大操大办”等违反移风易俗的苗头,将深入事主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同时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把婚丧嫁娶操办的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真正把群众的精力和财力凝聚到本村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上来。

婚丧新办,加强宣传。

带领劝导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塔葬、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以“丧事简办”为目标,引导丧户简化治丧仪式,缩短治丧时间,控制花圈数量,巩固丧事简办成果,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大操大办和扰民现象。

借力使力,加强融合。

以文明礼堂建设为契机,他带领劝导团,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充分发挥在村内的威望,引导群众将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文明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3

小林,男,泉港区前黄镇凤山村人,1954年9月出生,90年代到海南创业,凭着过人的胆略和智慧,驰骋商海,现任海南福安集团总裁。

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带头人,小林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树立慈善文明新风,改变了铺张浪费陋习,树立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对待邻里之间,他团结和睦,不论邻里有什么困难,只要他能帮助的,他都尽力帮助解决。孝老爱亲、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学文重教,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在群众中口碑良好,有公信力。

小林一家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事业有成后积极回报故乡。2009年筹资3亿在凤山实施150亩旧村旧街危房改造,建设居民楼、老协会、村部、幼儿园公等公共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先后捐资近1000万元开展奖教助学、扶贫济困。2009年成立“小林教育基金会”,每年取息1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和资助贫困大学生。捐资700万元改善坝头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完善建设操场、室外健身场、跑道、“爱心图书室”等基础设施。捐资70万元,修建连氏祠堂、凤阿龙凤仪礼彩门、铺设村道等。

小林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文明新风以来,监督喜事新办丧事从俭,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破除封建迷信,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婚葬事宜有了承办者和监督者。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自学抵制低俗之风。同时,支持村两委各项工作,不论个人的事情有多忙,都会主动参加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组织的移风易俗各项活动,积极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工作,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

在践行移风易俗方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移风易俗各项制度,带头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文明风尚,在坝头文化馆开馆时,简办宴席,节省下来320万元宴请费用,其中,捐资300万元作为泉港区文艺创作扶持资金,捐资20万元作为前黄镇扶贫资金,同时,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亲朋好友践行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4

小春,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泉港前亭航海水产职校创办人。多年来心系家乡的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他的慷慨之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

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兴办民办学校。

在八十年代初,从教30多年的小春已退休在家,他看到家乡高考落榜的青年,渴望成才又苦于就学无门时,决定由个人独资兴办民办航海水产职业学校。学校刚刚创办发展,以非营利、维持学校开支平衡的原则,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全免费的扶助措施。学校以最低的收费标准、最高的办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社会解决待业青年的出路和经济收入问题使家庭脱离贫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创办33年,硕果累累,得到各级政府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充分肯定。

慷慨解囊推动 公益事业发展。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小春以学校名义向灾区人民捐助资金2万元,历年来,小春捐助乡村道路修建39000元,向贫困病灾户捐助247500元,捐助困难户子女助学金2000元,资助贫困户改建危房资金82000元,为惠安重华文史研究会等社团组织提供活动经费50680元。近四十年来共捐资62万元以上。

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助力公益事业。

2012年11月,小春九十大寿时,儿女和亲戚计划办寿庆,他婉拒寿庆,不摆酒席,改为捐资设立敬老基金,出资100万元,设立小春敬老慈善基金,将基金的每年利息作为前亭、上楼两村老人的敬老金,80岁以上每年每人发600元,90岁以上每年每人发1200元,100岁以上的每年每人发1800元。到目前已发放8年,计人民币96万元,今年将继续长期发放。峰尾镇党委、政府为其授予《热心公益事业、捐资助老楷模》的牌匾以示表彰。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5

近年来,xx镇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这一目标,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我镇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利用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和乡贤骨干队伍及农村广播、宣传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在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二、出台规定,规范行为

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为每个村(社区)指定至少2名包村干部,逐村指导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婚丧事具体规定,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目前,全镇17个村(社区)都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三、加大投入,强化服务。

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截止目前,全镇17个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广场,统一配备了音响等文娱设备,全镇共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369个(人)、十星级文明户2517户,树立善行义举榜17个。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6

小王同志自担任书记兼主任以来,能主动学习党在现阶段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儿女带头积极参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2018年村里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身为党员干部,他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签写“涂岭镇寨后村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动身边党员、群众贯彻落实移风易俗工作。刚开始,群众不理解,觉得都是形式主义,村委会是多管闲事;在工作中,一有接到群众要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情况,他都亲自到事主家了解情况,给事主算经济账,分析勤俭节约是美德不是丢面子,并向群众承诺自己以后也是不会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

同年5月,其女儿回门宴,4月初,他开始写喜帖的时候就跟家人商量说,能不请的就不要请了,一定控制在15桌以下,群众都在看着我,我更应该做好表率。从原初计划摆25桌,彩礼8万8,精简到了14桌,彩礼只收了3万。对女婿他这样说:“我女儿的价值不在于彩礼的多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能为这个社会贡献多少,文明、科学的价值观才是前进的方向,我希望婚礼温馨简单办理。”

女婿向他保证,婚礼一定新办、简办,并谢谢岳父的通情达理,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压力,还给大家做了榜样。回门当天,婚车仅安排了2辆。有邻居就问小王,你女儿都是大学生,彩礼这么少,你看人家的十多万的还一大把,他的回答是,女儿结婚后靠他们自己了,我们什么也不缺,儿女的幸福才是最重要,如果我们不改变观念,我们也要娶儿媳妇、别人家也要天价彩礼,后代子孙都会为这铺张浪费的行为,浪费金钱,增加孩子的负担。邻居一听,觉得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便不再说什么了。

小王通过树立勤俭节约、文明科学的观念,改变反对大操大办的这种态度带动了身边的群众,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群众移风易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达98%以上。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倡议书8篇

先进的班组事迹材料6篇

爱岗敬业的事迹材料通用6篇

爱岗敬业的人物事迹材料6篇

保安员的个人事迹材料6篇

和谐家庭的事迹材料6篇

雷锋的先进事迹材料6篇

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模板6篇

爱农村的事迹材料推荐6篇

优秀少先队员的主要事迹材料6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