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养成定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我们才能在写作文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选择一个适合的题材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题材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祠堂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祠堂的作文篇1
在扬州,曾经有一位宁死不屈,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就是史可法,面对气势汹汹的清兵,自己勇敢地携扬州军民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死守扬州数天,却因寡不敌众最后拔剑殉国!星期天,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爸爸瞻仰了他的祠堂。跨过那厚重的大门,走过那高高的门槛,历史似乎被翻开。两棵银杏树像两位安详的老人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沿着铺满青苔的石板路一直往前走,一座建筑便显露出来,史可法的漆像就置在中央。
只见他头戴乌纱,身披鹤袍,脚蹬长靴,虽是文官出身,但甚是魁梧。他在太师椅上正襟危坐,微微颔首,一撮胡须好像被那西风吹散,令人想起那战马嘶叫,震鼓雷鸣的沙场上,史可法指挥着军队,手持长剑,上马搏杀,浴血奋战!祠堂的墙柱上,铭刻着“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爱国名句,这是世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四周的玻璃展馆更置有史公的遗物和遗墨,这何以不能表达史可法誓与扬州共存亡的决心!这是何等的壮烈!我们走上前来,字字都渗透着史可法的'血泪,行行皆寄托着史公的生离死别之情。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诗篇……祠堂后,便是史公的奠墓。墓碑上的字已是不清晰了,不是被杂草遮盖,就是被青苔爬满,但还可以看清“以史公”下面葬的并不是他生前弥留之际的衣冠,而是他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梅花岭前,曾溅过血泪,祠堂内外,曾涌现刀光剑影。
可是,环顾而去,却是一丛丛凌寒独放的梅花,这史公早已化成了其中的一朵,也许就是上天对他的赞颂吧!我与爸爸不由得各鞠三躬,以表对他的敬仰。在我看来这一花一木好像都寄予了史可法的英魂,墙下的铁炮铭记着史可法的爱国情怀。在扬州城,除了史公又有多少英雄在这里托付一生;回望广陵,到底还有多少故事呢……
祠堂的作文篇2
今天,外公带着爸爸、妈妈和我去妈妈家的祠堂玩。
到了正大门,仰头可以看到大门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宝德崇文。我问爸爸:“这个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呀?”
老爸摸着我的头:“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最值得宝贵的是高尚的品德,崇文就是崇尚、尊重文治。也就是说要讲道德、爱学习。”
“你看”,老爸指着大字的旁边,我这才注意到大字旁边有四个砖雕,砖雕人物的脸和身体都胖嘟嘟的,很符合元朝时期雕塑的特点。
“老爸,这是不是元朝时期造的?”
“不是,这是清朝咸丰年间造的,你想得太远了哦。”
四个砖雕人物的装束各不相同,一个背着钓竿,一个背着柴火,一个正在看书,还 有一个背着犁,分别是渔翁、樵夫、书生、农夫,寓意着“耕读传家”。
说起耕读传家,我就想起了妈妈的小时侯。妈妈说,以前他们家非常贫困,外公外婆却一直支持她和舅舅的学习,如果田里的事情忙,她和舅舅也会跟外公外婆去做一些农活,捉虫、插秧、割稻子……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一起学习,真是干活、学习两不误。
妈妈一家的家谱的封面是蓝色的,左下角有一点破裂,中间写着“兰源吴氏宗谱”。翻开来,第一页画着太伯像,第二页画的是仲雍像,仲雍戴着官帽,胡子老长老长。最阔气的是季札像,身穿龙袍,一脸正气。
这三人的名字《论语》里面都出现过!哇!我们的'祖宗竟然这么伟大呀!
家谱上记载,堰头村世祖,曾在宋仁宗年间在江西当县官,他工作认真,不愿意与别人同流合污,就带家人隐居到堰头。他每天在竹林中读书、写诗、弹琴,风把他的衣襟吹起,就像他的心胸一样宽广。
要离开堰头村了,刚下过雨的天特别的蓝,祠堂的白墙黑瓦在雨后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
“宝德崇文,耕读传家”,吴声远,你要牢牢记住呀!我暗暗对自己说。
祠堂的作文篇3
我的家乡有一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祠堂――李氏宗祠。
当你来到祠堂前,你会被门前两头威武有力的狮子所吸引,它们虽然是石头做成的,但它们的模样却是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的样子无不体现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巧手。祠堂的大门则是由两块厚厚的.木板做成,看起来十分破旧,但十分坚固。“李氏宗祠”四个大字就在大门的最上面。
推开大门一看,一个院子出现了。妈妈告诉我,这是四合院,古代大部分人家里都是这样的。院子的中间有一口露天井,仿佛能使祠堂更加明亮。仔细一看,天井上方的屋檐上,还刻着一些小石狮,这些小石狮们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追逐嬉戏,使祠堂充满了生机。
来到大堂,大堂的正中间有一尊观音菩萨,案台上摆着蜡烛和贡品,这是村里的人们放在这儿的。因为村里的人们初一十五都要去祭拜,求保佑家人一生平安。
再往里面,有几个房间,仔细比较,你会发现这些房间构造十分简单,但都很宽敞。墙角有一锅小石炉,用手一摸,好像还有余温呢!我想,他们当时就是用石炉来抵抗寒冷的吧,不得不让我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虽然祠堂看起来是那么的古老破旧,但它永远是我们村子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祠堂的作文篇4
从我有记忆以来,家乡的祠堂就屹立在村子中心。我不知道它已经屹立了多久,但是我知道它见证了这个村子从古至今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祠堂里玩耍。年少无知无畏我们,感受不到那份属于祠堂的庄严、肃穆。古朴而厚重的木门每次推开时总是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响声,好像祖先的魂灵发出的一阵阵呻吟。若是晴天,抬头便可以看见那从屋顶投进的阳光一丝一丝地照在天井里布满苔藓的青砖上,绿得刺眼。天井里还放着一口盛满水的大水缸。下雨时,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也可以听见雨水掉入天井时击打青砖的轻响。小时候我,总喜欢静静地看着屋檐的水一滴一滴地掉落,静静地享受着水滴在天井里敲出的那一曲曲悠悠的江南小调。
在我的记忆中,平日里的祠堂是冷清的,只有在过年时或村子里有人娶媳妇时才显得热闹起来。我记得,每到过年时,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提着自家的酒菜来到祠堂祭拜祖先以祈求来年一家人的平顺安康。祭拜时,先摆好早已备好的菜品和三个酒杯,然后用自家酿好的水酒斟满酒杯,点燃香火插在墙上的那个高高挂起的香火罐上。点香前还有规矩:三柱香要齐平一起点燃。老人们总是会从香火燃烧的齐平状况推测来年的平顺,甚是谨慎。最后点燃鞭炮,像是用鞭炮声告知祖先年关已至,以求庇佑来年的福祉安康。鞭炮放完后,领上自家的酒菜回家过年。在大人们看来,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程序环节、仪式。我也记得,我总是喜欢在除夕那天早早地换上新衣,然后等着父亲提起装着酒菜等物品的篮子,跟着他一起去祠堂。那时太小,并不懂那样虔诚的仪式代表着什么,但还是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插上香火时向着眼前的火光拜三拜。慢慢长大了,我就会在这简单的三拜中加入一些自己心里的默愿和祈祷,内容无外乎是关于家人来年的安康平顺。
长大后,我长年求学在外,没有在家待过多长时间,自然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的喜欢流连祠堂。再去看它时,大吃一惊,它真像一个苟延残喘老人的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杂草遍布了墙角,斑驳的墙面坑坑洼洼,倒塌的`墙体摔成了一堆堆废土,废土上又长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破败的屋檐在风中摇摇欲坠,闭上眼睛,好像就能听见空气中飘荡着它一声声微弱的呻吟,心底里压抑得让人们喘不过气来。大门上不知何时贴上去的珠联璧合,不见璧合,只有褪色的珠联在随风摇曳。璧合不知何处去,珠联依旧在笑看门外那一年四季时光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我看到,过年时,人们不再进去祠堂里,因为它太老了,好像随时都会倒下。人们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于是都在门口象征性地完成过去的那套程序、仪式,过程中虔诚不在,有的是满满的漫不经心。那些我儿时见到的谨慎老者也像老祠堂一样纷纷老去,归于尘土。那些他们所坚持的谨慎和虔诚也跟随着他们离别而被掩埋在时光的尘土里。我也看到,村民的心态,会对很多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心,比如村子里谁家又挣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车,做了什么样的房子。唯独不会对修复祠堂这件事而上心。大家都认为它太老了,像一个年迈的老人一样没有任何用处了。没有用的东西就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不必为此费神。对于那些冷漠的声音,我想发出自己的反驳,可是我的反驳在传入他们耳朵之前,就被淹没在下一场关于金钱和财富的讨论声中。
我开始不敢再去看祠堂了。我怕我会看见下雨时水滴在天井溅起的朵朵涟漪;我怕我听见它灵魂深处发出的委屈哭诉。因为我知道,那份见证、那份哭诉是它重生的梦想和希望。而作为它的见证者、倾听者,也许,我什么都做不了。
也许,最后,老祠堂会在某个狂风、雷雨交加的夜里彻底倒下。但是,记忆里的老祠堂会一直完好地屹立在我心里。
祠堂的作文篇5
祠堂,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几乎每一条村都有,祠堂标志着村的历史渊源,最重要的是可以供村民举行宴会。在我村---蛟塘村的中央位置,有两座祠堂,其中最大,最有特色的是“周氏宗祠”我们叫“大祠堂”说起它已有一把多年历史了,历尽沧桑,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至今还不失青春,屹立在村中,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大家可以跟着我的思维,一起去观光,旅游一下这座祠堂。
在正门的两边有两个石台,有两米半长,听老一辈的人说“只要村中出个状元,秀才才能建造这两个石台”随着两根四方的花岗岩石柱往上看,上面的木雕十分生动,有舞着狮子的人、花、福、禄、寿三星等,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极了。木雕顶起上面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在传统的铺瓦技术下,工匠还在瓦顶上“养”了两条生动传神的龙,双龙各在一边,而中间有一颗夜明珠,两条祥龙很有灵气地卧在上面,双眼凝视着那颗夜明珠。和谐生动极了!
祠堂的门很大,高两米,宽一米,左扇门雕刻着“文丞”右扇刻着“武尉”门上面放着一块长匾子,有金色大字写着“周氏宗祠”。
走进里面,最显眼的是右壁的三块石碑铭,上面清楚地刻着祠堂的修建时间和重修时间及乐捐芳名。中间有一个天井,可以使祠堂疏风透气和采光,使其跟明亮,两侧有通上正厅的走廊,各刻着富有诗意,仙境的壁画,有“三星饮酒,八仙过海,学奕……”幅幅都生气怏然,活灵活现。行过走廊,穿过石门,就到了正厅,这里并没有那么多壁画,似乎缺乏了古色,但屹立着的两条石柱却很有神气,很宏伟,高有六米,上下两端却雕刻得很精致,有许多祥云缭绕在其中,再加上左壁刻画着“光宗耀祖”的牌匾,整个大厅就显得古朴而又雄伟,在举行宴会的时候在这里还可以摆上几十台哩。再往上走便到了后堂,这里也有天井。天井上面有许多灵牌,供奉着列祖列宗,这里、也没有壁画,却有一龙一凤在上面,三星也有,灵牌的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源远流长”下联是“枝繁叶茂”横额是“开枝散叶”对联用金色大字所写,笔法雄劲有力,极具神气!
整座祠堂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前堂,第二级未正厅,第三级为后堂。祠堂每一处都注重美,而又蕴含着浓浓的古色古香,充满着古朴的气息,把我国古代的风气。风土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浓浓的美感,又透现出古代建筑的`高水平,前人的智慧的非凡想象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精湛的技术!
近几年来,我村的文化有更大的发展,如狮艺文化。武术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蛟塘村的文化艺术的发展。
“周氏宗祠“不仅是体现历史的渊源,还是蛟塘村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
祠堂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