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作文通用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培养同学的创作才能,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文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节传统作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传统作文通用6篇

端午节传统作文篇1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听妈妈说,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的居民都赶来营救,但是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渐渐地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我们这里也有习俗就是吃粽子、挂艾草、贴葫芦。今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在大门上贴上了做工精美的葫芦,挂上了艾草,听说这样是可以驱邪的。

今天的美食就是吃粽子了。奶奶要包粽子了,我连忙走过去观看,还迫不及待地要帮忙。以前,我看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做的,另一种是竹筒的。粽子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的、豆沙的、水果的、肉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奶奶今天准备的是红枣和豆沙馅的,都是我爱吃的。奶奶先把竹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红枣或者豆沙馅放进去,再放点米,接着就把竹叶包起来,然后用线把粽子捆好,这样连续包了很多个。我也学着包,鼓捣了半天才包了一个,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是心想,一会儿就会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粽子包好了,奶奶拿来锅,加了半锅水,就把粽子放到锅里煮起来。粽子煮了半个小时,停火后又闷了半个小时,香喷喷的、热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了。妈妈还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吃饭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吃着这香甜可口的粽子,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快乐的笑容。

今年的端午节,我觉得非常高兴,不仅懂得了端午节的来历,还学会了包粽子,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节传统作文篇2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也是一个香喷喷的节日。有苇叶的清香、糯米的软香、蜜枣的甜香还有黄酒的醇香,这四溢的香气纷杂交错构成了一个香喷喷的世界。

中国的节日很有意思,每过一个节日必要吃一种特色食品,端午节也不例外,那就是“粽子”。要想吃到好吃的粽子,还是要自己亲自动手才行,我也尝试着跟妈妈一起包粽子。妈妈已经在桌子上摆好了原料,我赶紧跑过去瞧个究竟。有用水泡好的晶莹洁白糯米、青翠欲滴的棕叶、甜腻无比的蜜枣、肥胖肥胖的花生,咦?那一盘子好像是肉馅啊!妈妈说:“粽子有很多种的包法,按照馅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密枣粽、花生棕、八宝粽、肉棕、什锦粽等”。啊,原来一个小小的粽子也大有学问啊!我已经来不及细看了,早就跃跃欲试了。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片苇叶放在手心里,再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苇叶上,拿两个蜜枣、三颗花生放在糯米上就可以包啦!只见妈妈非常娴熟地将苇叶折成一个倒三角的漏斗形状,放入所有的原料后,把上面多余的叶子向下一折、一盖,又不知怎样一转圈,用准备好的棉线把放好原料的粽子一缠一绕,一个被五花大绑的粽子就包好了。再看看我包的粽子,哈哈!一个个四仰八叉地躺在那里开口大笑啊!管不了许多了,赶紧上笼吧!

开吃啦!桌子上一霎时就爬满了热气腾腾的各式粽子。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了一个八宝粽,苇叶和糯米的清香气息扑面而来。来不及细细品味,一个粽子就被我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嘿嘿!原来蜜豆竟是这般面甜,连糯米中也浸透了香甜的味道。此刻,我的心情也如这蜜一样香甜的粽子,美滋滋、甜丝丝地。顿然间,胃口大开,看着桌上的粽子在减少,我赶紧使出我的绝招:“佛山无影手”,抢了几个肉粽。肉粽的味道十分特别,咸咸的肉香浸着糯米的醇香飘散开来,吃一口,里面的肉馅酥酥的、油油的,还有一股子苇叶的清香,真是美味啊!如果屈原老先生还在的话,肯定也会从水里面蹦出来大快朵颐啊!

一年之中会有好多节日,我却非常喜欢过端午节。不仅因为能够吃到我的最爱——粽子,还能够借着品尝美食来追忆和缅怀先人。端午的艾蒿、粽子、黄酒、龙舟无不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舒展着缅怀的情思、开启着尘封的记忆。

端午节传统作文篇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把准备好的粽叶和糯米拿出来包粽子。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

据说,楚王听信别人的谣言,连续多次放流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了希望,便投河自杀。因为当时屈原很有名气,所以许多百姓划船来救,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河里的鱼吃了屈原的尸体,便从家里拿来米团,投入河中,渐渐地就演变成了我们所知道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来到奶奶家,“新鲜的粽子来喽!”只听奶奶这么一吆喝,我和妈妈顿时来了食欲,粽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的等等,还有一些我说不出是什么形状的。不仅粽子的外观千奇百怪,粽子里面包的东西也多得五花八门,有腊肉,有鸭蛋黄,有绿豆,有红豆……每个粽子都香气逼人,让人看见了就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想马上咬一口的感觉。我刚吃完一口,情不自禁地说道:“好吃,太好吃了!”吃完粽子,我们打开电视,啊!上面正播放着赛龙舟时的场景,那热闹的画面紧紧地吸引着我,我们为胜利的队伍喝彩和鼓掌。

过端午节还要吃五黄:咸蛋黄,黄鳝,雄黄酒,黄瓜和黄豆。听妈妈说吃了五黄就会岁岁平安。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节日,这是我度过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度过的端午节又是怎样的呢?

端午节传统作文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处处飘扬着美食香气,弥漫着火热气氛的日子。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地在门上挂上了碧绿的艾草、菖蒲,洒黄酒,驱蚊虫,以求端午平安。

天色明朗,大地升腾着燥热之气。兴奋的人们聚到江边,手持用艾草叶包成的香气扑鼻的粽子。有的是芝麻馅,而叉烧馅也是有的,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有浅尝辄止,而后慢慢品味的,也有大口狼吞虎咽的……总之,每个人脸上都全不无满足之意。

鼓吹擂响,江上早已千帆竞发。人们个个聚精会神,生怕是有错过了什么精彩的一幕。用楠木板精制而成的龙舟上,早已有十几个壮汉在上亟待着。只听得发令枪一声巨响,龙舟应声而出。也顾不得欣赏两岸屏风,人们全都将目光聚集在了那形如巨龙的龙舟上。水花四溅,巨龙腾飞,场面甚是壮观,令人啧啧称奇。冲线之时,全场高呼,场面之壮阔,气势之磅礴,是你说不出也想像不到的,已禁不住叹服了。

端午时节,还为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被攻破后,他可是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浓浓的亡国之恨,毅然投入了滔滔不绝的汨罗江中。“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句千古绝唱,屈原所作《离骚》之意,又怎能不让我们悲之泣之呢?

端午,现早已不是一个节日,一种习俗,祭拜屈原之际,或是藉由这来让文人墨客们挥毫的日子。其实啊,端午节的这种精神早已深入我们心中。就像那热热腾腾刚出来的粽子一样,那种扑鼻的香气,早早便沁入心田,萦绕在口耳之间,代代相承了。

端午节传统作文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歌谣,眼前浮现的,是香喷喷的粽子,碧绿的艾叶,还有一只只喜气洋洋的龙舟。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床,捧起了一支艾叶,轻轻的放到了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但我觉得,它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托付罢了。

坐在桌前,剥开碧绿的棕叶,一股清香迎面扑来,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热咬上一口,一种无法比喻的香糯在嘴里蔓延开来。吃到嘴里,才发现,原来,在糯米里,早就融进了棕叶的清香,可谓画龙点睛之笔。闻着艾叶的清香,让糯米在嘴里慢慢融化,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才能体会到吧。

接着,上网,搜索关于划龙舟的视频,竟搜到了几万个,看着龙舟在水上竞赛,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这个情景,是否会感到十分欣慰呢?他会知道,因为他的壮举,在几千年后,他的子孙会这样怀念他吗?不,不会的。人死如灯灭,百年之后,试问有哪个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灭呢?”答案是:没有。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生老病死。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悲哀,百年时间,只是瞬间。百年之后,我也要步入坟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无限悲哀!

但不管怎样,这是上天的安排,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岁月中慢慢衰老。与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还不如坦然面对,在有生之年做出让后辈敬仰的事,即使身死,也死而无憾了。

端午节传统作文篇6

端午将至,舌尖和脑中泛起的是记忆的味道。

或许龙舟赛那喧闹的锣鼓声和岸边的喝彩声并不适合这个江南小城,所以沉寂成为了端午的常态,然而沉寂的背后却是阵阵的糯香,涌动在味蕾上的激烈并不亚于水花四溅。半年的辛勤换来的是这一小段时间的小憩,或许是习俗的使然,或许是对于半年的褒奖,南方人的含蓄在这个时间段表现得愈发明显。

食物的滋味往往不是味蕾的刺激,而是一种质朴的情感。记忆中的那个农村小院落,雨声滴答而无序,勤劳的人们早就洗净了粽叶,拌好了糯米,准备好了各类馅儿,一家老小齐上阵,带着半年的耕耘心情开始了端午的历程。馅儿种类多,甜的如豆沙、栗子,咸的如猪肉、酸菜,或者小众的碱水,无论种类如何,散不去的仍旧是阵阵糯香。粽子不甚考究,不变的只是那笔直加棱角的`外形。看似普通的自然产生品,在勤劳智慧的人民面前变成了可食可赏的艺术品。大锅中的水早已是蒸汽腾腾,物质社会,煮粽子的形式多样,煤球炉、电磁炉、高压锅,时代的进步让食物加速。然而记忆中的粽子仍旧是伴随着柴禾的燃烧,只有这样粽子的原味才得以保存,淳朴的记忆在此时泛滥。咬一口糯香,呷一口黄酒,粮食在经过不同的转换之后,在这一口又交汇在味蕾间,个中滋味,无法言语。

对于开化人来说,气糕亦是端午必不可少之食。白浆不能差一丝一毫,辅菜也必须小心翼翼,铺上蒸笼的不仅仅是精美的食物,也是中国人对于习俗的一种严谨态度。气糕厚了不行,嚼着费力,薄了也不行,光吃菜没了米香。恰到好处的气糕必须是师傅们千万次实践的结果。蒸笼是圆的,切出来的气糕是方的,外圆内方的气质恰是我们这个民族道德的体现,或许是巧合,或许习惯使然。

其实两种食物在平时都能轻易吃到,只不过在端午这个特定的时间中的感觉中不一样,可能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寻找理由的民族,为了肯定自己,亦或是为了家人团聚,暂且不管理由如何,仍旧是追求记忆的需求。时间带不走的是对往昔的断续回忆,八仙桌上的举杯畅饮,祖母在旁的唠唠叨叨,孩童们顽劣的嬉戏,看似喧闹的场景却是时间中独特的记忆。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必须去追寻这些记忆中的突起,即便再喧嚣的城市也抵不过破旧鼓楼上泛黄的回忆。中国人的回忆总是非常含蓄,慢慢寻觅,欲言又止,但回忆的举动却又是大张大合,食物、习俗不能差一丝毫厘,这便如国画中的山水与工笔,同根而不同形。

如果说表象的回忆是酸甜苦辣对于味蕾的刺激的话,那么意像的时空便是记忆中逐渐消逝的过去。

端午节传统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7篇

我的传统我的根作文5篇

读端午节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端午情作文优质6篇

端午情作文参考6篇

端午的活动作文700优秀6篇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优秀作文7篇

写端午节的作文8篇

纪念端午节作文800字5篇

不一样的端午节作文5篇

端午节传统作文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