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教案参考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4节气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24节气教案参考6篇

24节气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三、拓展: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

24节气教案篇2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感受大雪

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了大雪节气的特点,了解了节气与天气、农事之间的关系。

大雪气候特点

大雪(暴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但雪量并不是全年最大。如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降雪量最大是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其原因与“小雪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即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

冻雨(雨凇)

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统计,每年12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在–3~0℃时,容易出现冻雨,冻雨出现几率占到76%。

雾凇

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我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大雪饮食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柚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

大雪习俗

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

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24节气教案篇3

教案目标:

1、通过观察外型、品尝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了解雪花的特征。

2、通过学说中的动物对话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以及对下雪的渴望之情。

教案准备:

糖盐各一瓶、背景图和图片、图书

教案过程:

一、激发兴趣

1t:今天我想请你们帮我个忙,我不知道这两瓶里哪瓶是糖哪瓶是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t:你们可真聪明,有一样东西和糖、盐特别象,你们看它是?

二、出示雪花,理解

1t:小黄狗在说什么呀?谁听见了?天上是在下糖吗?为什么?

2t:小花猫说了什么呀?天上会下盐吗?

3t:他们两个吵的那么厉害,你们能想想办法吗?

4t:花母鸡为什么要尝尝呀?花母鸡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5t:那么冷的天,他们为什么不怕冷,还跑到外面来呀?我们在雪地里可以干什么呢?

三、师生共读

四、表演

1t:这个里有几个角色啊?他们是?一一出示,大家数数

2t:分配角色,演两次

3t:投入区域

24节气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满节气的由来,感受浓浓的传统习俗。

2.认识麦穗,并能动手制作麦穗。

3.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小满节气由来》、若干纸张、剪??

小满节气的由来

小满节气的“播报员”——麦穗

麦穗实物图

制作麦穗具体步骤:

1.准备一些绿色和黄色的纸

2.将黄色的纸剪成12个水滴形状

3.剪出两对长短不同的叶子

4.将一张绿色的纸搓成麦秆

5.把黄色的麦粒从上往下粘在麦秆上

6.最后粘上叶子,麦穗就制作好了

小满节气习俗——吃苦菜

小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些带苦味的蔬菜。

爸爸妈妈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蔬菜沙拉,让宝贝们也逐渐爱上这些带苦味的蔬菜噢!

24节气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遇热融化。

2、结合现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1、准备16份有礼物的冰块,8条毛巾,一盒木头、一个热水袋、四根吸管、一盆温水。

2、准备好实验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老师出示礼物,拆礼物。)

老师: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

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小结:冰是无色无味,摸上去冷冷的、滑滑的。

2、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老师:其实老师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真正的礼物不是冰块,而是藏在冰块里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取出冰里的礼物呢?

幼儿讲述方法:

幼儿1:“用热水捂,就像捂牛奶一样。”

幼儿2:“用电吹风吹。”

幼儿3:“用榔头敲碎。”

幼儿4:“砸碎它。”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木块、吸管、温水、热水袋。

老师:请你用这些材料来帮忙取出冰里面的玩具。

老师:四个小朋友一组,到桌子旁边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注意别把衣服弄湿,桌上有毛巾可以擦手。老师已经把你们的礼物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开始行动吧。

3、幼儿自由取宝

老师:把你们的礼物举高给我看看,请大家把礼物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让礼物暖一暖。

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取到礼物的?

幼儿说的.`时候另一边老师要根据幼儿说的方法贴上相应的图片: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知道冰易碎的品质,用热水袋捂,用吸管吹,通过吹出来的热气将冰融化。

24节气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有关小满的知识,如小满的来历,小满的意义以及小满的食俗等。

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了解小满的由来(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小满(grain 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1]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二)小满节气气候特点

南方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

(三)节气习俗(祭车神和蚕)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2]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四)饮食习俗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秆脆,苦中带甜。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优点。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小满节气台湾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获黑鲳,东北部的苏澳及南部海域则可捕获到飞鱼。高雄县的旗山、美浓等地的香蕉已经进入盛产期。台湾是有名的香蕉出产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销到世界各地。

(五)小结

师:同学们,关于小满这个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如何预防灾害、如何从事农耕啊等等,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想办法去多多了解它,你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先的智慧,相信你们将来也会发现更多更美的东西留给后代。

24节气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安全教案防溺水教案参考8篇

情绪调控教案参考8篇

三年级下册教案参考7篇

综合实践教案参考7篇

画房子教案参考8篇

造房子教案参考7篇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参考5篇

大班教案参考7篇

音乐活动小班教案参考7篇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参考5篇

24节气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