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教案是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要会写的文件,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学习词:量、衣裳、可惜。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5.复述故事,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延伸:
可以给小朋友讲一讲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月亮其实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
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我采用观察法、对比法、猜测法、排列法开展。一开始我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如教师提问:“这里有三张月亮姑娘的照片,请你看看,比比。画里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发了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后,都发现了三张图片的不同,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来建构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我给幼儿创设了个能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环节,我运用了比较法、视听结合法、归纳法。教师先进行设问,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故事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整个故事。在为故事取名这个环节,让教师真实把握幼儿理解故事的程度,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回答。
第三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是为了幼儿更深刻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教师运用了图片演示法、讲述法、追问法、提升法,让幼儿再次听故事后,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简单情境。
2.区分白天和黑夜,知道人们晚上都会做哪些事情。
活动准备
大背景,人手一份小背景,窗户黄色纸若干,星星贴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人
1.(出示背景图)晚上,在黑黑的夜空中,看看谁来了呀?
2.月亮姐姐说:“今天晚上我来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家里干什么呢?”
二、示范讲解
1、第一扇窗
月亮姐姐悄悄地来到第一扇窗户前,咚咚咚,咚咚咚,第一扇窗户的灯亮了起来。(翻出第一扇窗户)
1)月亮姐姐看见了谁呢?(小弟弟)
2)小弟弟正在玩什么呢?(教师添画小汽车)
3)月亮姐姐问小弟弟:“小弟弟,你好,你在干什么呀?”小弟弟说:“月亮姐姐,你好,我在玩汽车。”
2、第二扇窗
月亮姐姐和小弟弟挥挥手,又悄悄地来到了第二扇窗户前,咚咚咚,咚咚咚,第二扇窗户的灯也亮起来了。(翻出第二扇窗户)
1) 教师出示画好的妹妹。
2) 幼儿讨论:小妹妹晚上在干什么呢?
小结:晚上,小朋友们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洗脸,有的在刷牙,还有的在睡觉。
3、第三扇窗
月亮姐姐一听晚上可以做的事情这么多,开心地跳起了圆圈舞,转了一圈,她来到了第三扇窗户旁,咚咚咚,咚咚咚,第三扇窗户的灯亮了起来。(翻出第三扇窗户)
1)月亮姐姐看到了弟弟还是妹妹呀?
2)教师转动竖着的人,变成躺着的人。
3)我们和小弟弟一起对月亮姐姐说:“月亮姐姐,你好,我在睡觉!”
月亮姐姐说:“弟弟,晚安!”
弟弟说:“月亮姐姐,晚安。”
三、幼儿创作
情境:月亮很想知道小朋友们晚上还会做什么,她看到后面屋子里的窗户的灯都亮了起来,可是小朋友们都在哪里呢?那我们一起先把小朋友们请到窗户里面来,然后再想想晚上他们在干什么。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组合的方法来表现想象中的人物,并根据想象大胆添画晚上小朋友做事情的情境。
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作品,并将幼儿的作品放大示范在大背景的第四、第五扇窗,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晚上大家都会做什么事情。
3.提醒幼儿粘贴第三扁窗户,并添画窗户里面的内容。
4.发放星星贴纸,装扮画面。
四、交流讲评
情境:月亮姐姐真高兴啊,他看见屋子里面好多好多的小朋友,晚上做了许多开心的不
一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起来告诉月亮姐姐我们在于什么好吗?
1.教师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作品画面的基础上,学说对话:
教师问:小妹妹(小弟弟),你好,你在干什么呀?
幼儿回答:月亮姐姐,你好,我在……
2.小朋友,天已经很晚了,大家快去睡觉吧。大家晚安。
活动解析
在小班下学期开展“白天和黑夜”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月亮姐姐”这个活
动。“白天和黑夜”的主题大目标是:有观察太阳、月亮变化的兴趣,区分白天和黑夜。为了让幼儿能区分白天和黑夜,知道人们晚上都会做哪些事情,我们在活动中创设了这样的情
景:晚上到了,月亮姐姐想知道小朋友们到了晚上都在干吗?导人情境——她咚咚咚,咚咚
咚,分别敲开了三扇窗——月亮很想知道小朋友们晚上还会做什么,导入幼儿用绘画的方式
画下晚上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起和月亮姐姐分享晚上可以做的事情。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一些简单图形的表现经验,并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
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于是,我们将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初步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
组合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简单情境。
1.三扇窗的不同作用
第一扇窗——观察
教师出示的范例是一个米罗画的男孩,目的在于让幼儿观察男孩和教师当场添画小汽
车,引起幼儿对晚间游戏的联想。
第二扇窗——讨论
教师出示的范例是幼儿事先画的女孩,目的在于让幼儿进行讨论:小妹妹晚上睡前在干
什么呢?从而延伸到晚上你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为后面幼儿自己创作创造条件。
第三扇窗——改变
考虑到小班孩子都会从晚上联想到睡觉,但对画躺着的人是很困难。为降低难度,教师用转动纸上的方向,让幼儿发现变一变就将站立的人变成睡觉的人,吸引孩子画睡觉的人的兴趣。
2.活动中教师的示范
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没有示范如何画人,而是一扇窗提供了米罗的画,一扇窗提供了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因为我们觉得不管是米罗还是孩子自己的'作品,他们的`表现方式更贴近幼儿的理解,并转变成自己的表现方式。
对小班的美术活动,教师要不要示范和怎样示范,这两个问题常使教师疑惑,担心若缺
乏示范幼儿会画不出来。就这个活动,我在前期试教的时候,也曾尝试着让个别孩子上来画
三扇窗户里面的人,很多孩子原来站在展示板前就不敢画,变成我说一句他们画一笔,时间花费了很多,给全体幼儿留下“真难啊,没有老师帮忙不行”的印象。我也曾生怕他们不会画方形,很详细地示范讲解如何画玩具汽车,又发现好多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都画了小汽车,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取消示范画人,并在添画小汽车时加快速度,使幼儿体会画小汽车的轻松自在,从而愿意画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过程性指导,如教师学画幼儿的创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老师也要学我的画,又再现了更丰富的图像表现方法,真正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现在,我们的小班幼儿个个拿起笔来就信心百倍地涂鸦,再也没有人说:“老师我不会画”,也使我看到了许多小班幼儿与大师相仿的创意画面。
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2、通过提供的材料,帮助幼儿学会创编新的诗歌。
教学准备:
1、课件《太阳和月亮》。
2、操作材料:太阳和月亮的背景图,各类图片。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找朋友》,请幼儿一同来表演。
1、请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找朋友》的歌表演。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找找朋友吧!
2、根据幼儿表演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帮助幼儿感受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请幼儿帮太阳与月亮找朋友,并感受两段音乐。
师: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也想找好朋友。
师:(出示太阳)太阳公公说“我喜欢热闹,白天真热闹”。(播放音乐《欢乐颂》)
师:(出示月亮)月亮婆婆说“我喜欢安静,黑夜静悄悄”。(播放音乐《摇篮曲》)
2、请幼儿帮助太阳与月亮找朋友。
师:(播放课件)瞧,他们都想和太阳、月亮做朋友,到底谁是他们的好朋友呢?你们能帮忙找一找吗?
3、和幼儿一起观察课件内容。
师:太阳公公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他们是太阳的朋友呢?(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
师:月亮婆婆的好朋友又是谁呢?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月亮婆婆出来了,天黑了,小猫蜜蜂都睡着了。)
二、帮助幼儿运用图示学习诗歌。
1、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朗诵诗歌(播放音乐)。
师:其实,这里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儿歌:
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
小狗醒来了
小朋友醒来了,
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
小猫睡着了
蜜蜂睡着了,
小朋友睡着了,
黑夜静悄悄。
2、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来学念诗歌。
师:想一起来念一念吗?
三、幼儿创编儿歌。
1、请幼儿操作,为太阳和月亮找朋友。
师:(出示盒子)瞧,这盒子里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和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做朋友呢,等会请每位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它应该和太阳做朋友,还是和月亮做好朋友,看好以后撕掉后面的.双面胶贴上去,好吗?(撕下来的纸要放在小盒子里面)
师:贴好以后请回到你的座位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念一念你的新诗歌,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请幼儿来念一念创编的新诗歌。
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白天和黑夜。
2、感受儿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体验“热闹”与“安静”对比形成的`意境,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在感知白天与黑夜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课件《太阳和月亮》
活动过程:
1、为太阳公公、月亮婆婆找朋友。
(1)教师播放课件并提问。
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你们知道太阳公公在什么时候出来吗?
白天我们会做些什么事呢?
月亮婆婆又会在什么时候出来呢?
(2)引导幼儿为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找朋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也想找几个好
朋友和它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提问。
2、利用图示学习儿歌。
(1)师:在这些图片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儿歌录音。师:你听到了什么?
(3)引导幼儿看着图片,跟着教师念儿歌。
(4)师: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黑夜是怎样的?
(5)师:这次小朋友们自己来念一遍儿歌,念的时候看好图片,想想是谁醒来了,又是谁睡着了。
3、学习仿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太阳公公出来的时候,还有谁会醒过来呢?你能把它
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吗?
月亮婆婆出来了,谁会睡着呢?你能把它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吗?
4、结束部分。
师:现在太阳公公已经出来了,我们去外面看看小花小鸟有没有醒过来吧!
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听故事能回答上来老师提出的问题。
知道月亮姑娘为什么变得圆圆的了。
活动准备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月饼按班级人数定
活动过程
1、孩子们要过中秋节了,有谁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啊?
2、中秋节我们会吃什么呀?中秋节这天会有什么变化吗?
3、对吃月饼,月亮在中秋节的晚上会又大又圆,那你们喜欢喜欢月亮吗?
4、那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月亮姑娘》的故事好不?
5、讲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1)月亮姑娘在夜晚出来有点冷,打算给自己做件衣裳
(2)月亮姑娘五天后取衣服,月亮姑娘胖了点,衣服穿上都扣不上扣子
(3)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服可又胖了,衣服套都套不上
(4)又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又胖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裁缝没法再给月亮姑娘做衣裳了
6、孩子们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有意思没啊?
7、那老师提几个问题,看看谁听明白故事了?
8、问题
(1)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啊?
(2)月亮姑娘刚要做衣服的时候时都很么样子的?
(3)五天之后取衣服,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了?
(4)又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又变成什么样子了?
(5)再次又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为什么那?
9、讨论月亮变圆,八月十五月儿圆。
10、中秋节每个幼儿分给一块月饼,大家一起品尝,说说都听过哪些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找月亮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