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纸教案最新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度更高,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纸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纸教案最新6篇

中班纸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体验歌舞活动的快乐,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初步表现歌表演--《小猫咪》。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让幼儿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猫尾巴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律动《猫走》进场,要求幼儿按节拍走。

(一)师:小猫咪,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块儿到外面玩好吗?(播放歌曲)

(二)复习歌曲――《小猫咪》

要求:坐姿正确,用听得声音来唱。

(三)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猫咪,和妈妈在一起,生活过得非常快乐,小猫咪一天天长大了,本领也越来越大了。有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咪捉老鼠,小猫咪捉了很多很多的老鼠,小猫咪高兴极了,妈妈看见小猫咪长大了,也很高兴,就跳起舞来了。

(四)学习歌表演:

1、师随音乐边念儿歌边示范歌表演:

师:"摸摸胡须,轻轻跳,翘翘尾巴,扭呀扭呀扭,喵呜,喵呜,喵呜,喵呜叫--。(儿歌内容和动作说明一样)

2、幼儿自由站在教师周围,同教师一起表演:

3、分解动作,逐句练习:

(1)师:舞蹈好看吗?有许多漂亮的动作,有小猫摸胡须,扭尾巴,叫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去找找好朋友,表演给他看。

(2)幼儿自由表演自己喜爱的动作,师指导幼儿将舞蹈中各个动作做好,做到位。

(3)学习舞蹈:

重点指导幼儿做好扭尾巴,和小猫跳的动作。

4、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二遍(中间及末尾请幼儿做《捉老鼠》的游戏感受歌表演的快乐气氛)(五)复习音乐游戏--《找小猫》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请幼儿以轮唱的形式分角色进行游戏,指导幼儿做出猫妈妈和小猫不同的动作和表情。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通过扮演小花猫和猫妈妈学本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深入浅出的学会了歌表演。并且,我把动作用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以往让幼儿机械的模范老师作动作,而没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法,而是让幼儿在欣赏了老师边念儿歌,边跟着音乐做动作,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积极主动,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并且我用游戏化的语言加以指导,幼儿始终溶入教师给他创设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把歌表演学会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轻松,自然,没有教师填鸭式的教育,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下次活动中加以改进。如在幼儿已经熟悉歌表演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儿歌慢慢地去掉,让幼儿不念儿歌,跟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跳。并且在教学中,教师的位置可以渐渐地淡出,可以参与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表演,而不要老师站在师幼对立的。

中班纸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吸管人手一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纸船(形成小池塘的场景);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柳树);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洒落的铅笔粉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出示吸管)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纸片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二、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1)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如果幼儿有说用水、用浆糊之类,教师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究竟有没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4)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5)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此环节是否省略,看幼儿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猜测、总结磨擦生电现象是静电反应

提问: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教师小结:这是静电,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操作体验:静电对轻的物体的作用力

1、师: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

2、介绍游戏情境1:

(1)柳条因为没有风,正静静地垂着,如果用摩擦带电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条会有什么变化?(会飘动起来)

(2)请一名幼儿尝试验证后,将自己的发现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3、介绍另外四种游戏:这儿有许多的小船停在水边,一动也不动;木马停在原地没有旋转;水流也在象一条线似的静静地流着;铅笔灰洒落在纸上,我想把它用一样东西把它搬到盘子里去;

4、引导猜想:假如你们用自己手中带有静电的魔术棒轻轻地靠近它们,猜猜会有变化吗?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四、幼儿实践验证

1、真的是你们猜的这样吗?可以去试一试,并且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玩一种,记一种,看谁发现得多

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将有静电的魔术棒靠近它们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让幼儿

对照自己的记录,充分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六、教师总结。

你们用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游戏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改变了原先的位置。

七、迁移运用: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滑梯时“呲拉呲拉”的声音……

师:“被‘电’到是什么样的感觉?”(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样预防静电吗?让我们回去继续了解一下预防静电的.一些好办法。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预防静电的办法。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孩子们对“摩擦起电”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问道,“除了塑料尺,什么东西用绸布摩擦之后也可以吸起小纸片呢?”孩子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铅笔、橡皮、尺子、玻璃、吸管等等。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还有了新的发现,除了用塑料尺摩擦布引起这种现象,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摩擦之后也能产生静电现象,比如用铅笔摩擦衣服或裤子;吸管摩擦头发,皮肤这些都会产生静电现象。最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与交流“静电的现象”,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摩擦之后可以起静电现象,哪些摩擦之后不可以起静电现象。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静电,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现象。

小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中班纸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正确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并能找出用来表示其数量的数字。

2.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并将数字1—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名称。

4.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好玩和有趣。

活动重点:

幼儿正确的进行点数、排序,并认识几种几何图形。

活动难点:

幼儿能准确的数出物品的数量,并快速的按物找数,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上面粘贴各种水果),挂图两张,数字卡片一套。音乐《小司机》

学具: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教师:小猫家盖了新房子,今天它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30。

教师:现在我们来清点人数。(教师指幼儿,幼儿边拍手边数数)

3.律动《小司机》

教师:我们开着小汽车去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

教师:小猫在门上挂上了漂亮的气球。

(1)看看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挂的?(大小、颜色)

教师:在门口还摆上了漂亮的花。

(2)花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摆的?(高矮、颜色)

教师:这儿还有几盆没摆好,请小朋友帮助小猫摆好好吗?接下来该怎么摆?(叫个别幼儿摆)

2.播放课件、出示图片,幼儿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小猫家的墙上还挂了许多画。

(1)看看画有什么?数数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叫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找出相应的.数字。

(3)教师出示数字,验证幼儿的答案。

3.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认数,并拿出相应数量的玩具。

教师:小猫还准备了许多玩具要和小朋友玩,现在老师拿出数字卡片,小朋友看卡片上是3,就拿出3个玩具,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1)教师说,幼儿操作。

(2)教师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小结操作情况。

4.出示图片,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教师:小猫准备了许多水果想请小朋友品尝,他把水果放在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盘子了,看看这些盘子都是什么形状的?

5.说一说、数一数、找一找。

(1)三角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2)圆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3)正方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6.出示图片,巩固复习。

教师:小猫家还来了几只小动物,看看是谁?他们也在玩游戏,看看玩的是什么?有几张牌?这些牌是怎么排列的?杯子里的饮料谁的最多?谁的最少?

7.给数字排队。

教师:数字宝宝和小朋友玩游戏走乱了,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数给他们排好队好吗?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内容,提出希望。

2.律动《小司机》。

中班纸教案篇4

音乐活动:

萤火虫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两声部轮唱的方法演唱。

2、借助视觉符号和教师的指挥提示,学习把握分声部演唱时各乐句的进入,第二声部学习注意倾听第一声部演唱准确进入,保持两声部声音的和谐、优美。

3、培养相互间的协调能力以及专注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看第一声部图谱演唱歌曲。

2、两声部轮唱图谱。

3、两声部演唱歌曲录音。

4、教师与一名幼儿事先演练好双声部轮唱。

活动过程:

1、听着轻快的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活动室。

2、练声。

1 2 3 4 5——| 5 4 3 2

3 1 | 3 1 3 1 | 1 2 3 4 5——|

太阳出来 了 , 小鸟开始唱 歌 喳 喳 喳 喳 ;风儿吹来 了,

5 4 3 2 3 1 | 4 2 4 2 | 1 2 3 4 5——| 5 4 3 2 3 1 |

树叶开始唱 歌, 沙 沙 沙 沙;海浪涌来 了, 大海开始 唱 歌,

5 3 5 3 | 1 2 3 4 5——| 5 4 3 2 3 1 | 1 2 3 4 | 1 2

哗 哗 哗 哗;琴声响起 了, 我们开始唱 歌,哆 来 咪 发,哆来

3 4 5 6 7 | 1- - - ||

咪发索拉西 多。

3、复习歌曲。

1)、教师指图谱,全班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出示图谱)教师:春天过去,夏天马上就会来到了,小朋友看,谁来了?(萤火虫)紫色萤火虫高兴地唱起了歌,我们也跟它一起唱起来吧!

2)、观察图谱,看教师指句首演唱歌曲。

教师:呀,蓝色萤火虫不服气,也想唱一唱。那你们快来告诉它:怎样唱这首歌才会更好听呢?

4、学习轮唱。

1)、欣赏歌曲录音。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萤火虫的`歌,小朋友仔细地听一听,跟刚才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两个声音在唱)

2)、幼儿欣赏教师与一幼儿范唱歌曲。

(一名幼儿扮演蓝色萤火虫飞过来)教师:我来扮演紫色萤火虫,和蓝色萤火虫一起唱歌,请小朋友听仔细,我们俩是怎样唱的。

教师:我们是怎样唱的?

3)、观察双声部演唱图谱,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讨论二声部演唱的方式,初步了解第二声部插入的时机。

教师:蓝色萤火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唱的?蓝色萤火虫出来时,紫色

萤火虫唱哪一句?

4)、初步学习与教师一起用两个声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感知第二声部进入以及两声部轮唱的音响效果。

教师:小朋友也一定很想来试一试吧?我唱紫色萤火虫,小朋友跟着菲菲唱蓝色萤火虫,老师机唱到这边亮时,小朋友开始唱小小萤火虫。

5)、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结束部分的共同结束图谱符号。

a、在

教师的启发下知道第一声部多唱一遍最后一句。

教师:一个先唱,一个后唱,怎样才能一起结束?

b、倾听范唱,尝试练习几遍。

c、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将图谱补充完整以提示结束时第一声部连续唱最后一句两遍与第二声部同时结束。

教师: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知道再唱一句?

6)、与教师一同练习双声部演唱。看教师用手指点句首,学习把握各乐句的进入,保持自己声部的速度,力求与同伴的歌声相互靠拢,不断调节自我。

教师:我们快来试一试吧,这次小朋友来扮演紫色萤火虫跟着老师唱,菲菲就来扮演蓝色萤火虫,紫色萤火虫特别要注意最后一句。

教师:这种演唱方法就叫双声部轮唱,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双声部轮唱?

7)、练习双声部轮唱。

a、幼儿分成两个声部,在教师与菲菲的带领下,练习双声部轮唱。

b、交换声部再演唱一遍。

c、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唱。(提醒幼儿要边唱边听,与同伴的声音相互靠拢,力求达到和谐统一。)

5、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的本领,

高兴吗?小朋友把萤火虫的歌唱得这么好听,萤火虫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呢,我们也跟着他跳起舞来吧!

(听音乐跳舞结束活动)

附:歌曲《萤火虫》

萤火虫

1=d 4/4

3 2 3 1 1 5 | 3 3 2 3 1 1 5 | 3 1 5 - - | 3 1 5 - - |

小 小 萤火虫, 飞到西 飞到东, 这边亮, 那边亮,

0 0 0 0 | 0 0 0 0 | 3 2 3 1 1 5 | 3 3 2 3 1 1 5 |

小 小 萤火虫 , 飞到西飞到东

3 3 3 1 5 2 | 1 - - - || 3 3 3 1 5 2 | 1 - - - ||

好象许多小 灯 笼。 好象 许多 小灯 笼。

3 1 5 - - - | 3 1 5 - -|| 3 3 3 1 5 2 | 1 - - - ||

这边 亮, 那边亮, 好象许多 小 灯笼。

中班纸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

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附故事

?沙啦沙啦》

小熊在树林里慢慢地走,他听见——“沙啦、沙啦、沙啦……”多好听的声音啊,小熊想,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灰松鼠躺在树洞里,他的嘴巴动个不停。“咳嚓、咳嚓、咳嚓…”

“灰松鼠,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灰松鼠说,“这是我咬碎硬硬的果子,嘴里发出的声音!”

“咳嚓、咳嚓、咳嚓……”灰松鼠满足地嚼着香香的果仁。

“这个声音是很悦耳,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红嘴雀站在树枝上,他抬起头看着天空。“扑刺扑刺扑刺……”

“红嘴雀,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红嘴雀说,“这是我的朋友从远方飞来扇动翅膀的声音!” “扑刺、扑刺、扑刺……”两只鸟儿幸福地依偎在一起。

“这个声音是很美妙,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一只青蛙在池塘里伸懒腰,他把腮帮子鼓得圆圆的。

“滴答、滴答、滴答……”

“青蛙,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很好听的声音?”小熊问。

“当然听到啦!”青蛙说:“这是雨珠儿落进池塘里的声音。”

“滴答、滴答、滴答,咕呱、咕呱、咕呱……”青蛙跟着雨珠儿一起唱起了歌。

“这个声音是很有趣,但是,不是我想要找的声音。”小熊继续慢慢地向前走。“沙啦、沙啦、沙啦......” 咦,声音明明是从脚下传来的嘛。

小熊低下头,看见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落叶厚厚地铺满大地。

小熊轻轻地抬起脚:“沙——”又轻轻地放下脚:“啦——”他高兴地叫起来:“哦,我知道了。我知道啦。我知道啦!”然后,他飞快地跑回家去。小熊和妈妈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沙啦、沙啦、沙啦……” “沙啦、沙啦、沙啦”

这好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儿一起跳动。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整体效果很好。

小百科:沙啦是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中班纸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左、右,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和右的位置关系。

2.通过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聪明表、智慧星、食物图片、《健康歌》音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1.拍手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请不要把手放下,你举的一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分别给举左手小朋友的戴上“聪明表”,举右手的送上“智慧星”,作为左、右的一种提示。)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体验自身左与右师:左右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3)游戏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二、 “换座位儿“游戏。

1.音乐开始,小朋友边听音乐在椅子周围自由做动作,小朋友听仔细,音乐停下找椅子。

2.音乐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找到的小椅旁并坐好。

3.请小朋友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或说一说:谁在我的左边,谁在你的右边?)。

4.同伴相互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小朋友真聪明,帮老师把食物摆到合适的位置好吗?

1.请小朋友轻轻的到桌子上拿一种食物。

2.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报一下吧。

3.听口令把它们摆上餐桌吧。

餐桌的最中间是一盘苹果苹果的左边是蛋糕、右边是可乐,上面是香蕉,下面是冰激凌香蕉的左边是橘子,左边是草莓冰激凌的左边是桃子,右边是梨餐桌摆好了,小朋友高兴吗?那我们也去休息吧!

中班纸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

关于纸的美术教案5篇

关于纸的美术教案优秀8篇

关于纸的美术教案模板8篇

关于纸的美术活动教案参考8篇

教案中班教案优秀6篇

教案中班教案优质6篇

中班语言教案秋天的颜色教案6篇

中班钓鱼教案6篇

中班剪图形教案6篇

中班户外体育教案6篇

中班纸教案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