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准备充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业,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效性,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秋天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秋天的绚丽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秋天的树木、花朵、水果等景色和物品。
2.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大挂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找秋天”的收获,说说自己找到的秋天的颜色。
1.你找到的秋天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2.教师为幼儿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丽,看看都有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学习朗诵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一遍,理解散文诗内容。
提问: 是谁在说话?它们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去找秋天的.颜色)怎么去找的?找到了吗?谁告诉“我”秋天的颜色的?
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老师发现:如果把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秋天的诗。不信,你听!
2.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一边出示图片,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提问:
(1)散文中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是怎么说的?他们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子:秋天是……)
(2)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的?松树说秋天是绿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引导幼儿讨论)
(秋天来了,事物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很多的植物都开始换颜色,小草在夏天的时候是绿色的,但经过秋风的吹拂,慢慢地的失去了水分,变成了黄色的,菊花只有在秋天的时候才会开花,松树是常青树,因此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大地因为了这么多颜色,所以就变成了绚丽多彩的……)
3.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4.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根据散文诗句式,仿编单句散文诗
1.启发幼儿思考:秋天还有哪些颜色?是谁告诉我们的?教师示范创编:“我问葡萄,葡萄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紫色的。”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创编散文诗,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幼儿编出的内容。
3.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出的内容编入散文诗并一起朗诵。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画画秋天的颜色。
教学反思:
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诗歌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联系法、游戏法。
秋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通过涂涂画画,学习制作关于秋天的图书,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书的内容。
3、体验制作图书的乐趣,感受秋天的多彩。
活动重点:学会观察图片,用讲述的方式仿编诗歌。
活动难点:制作图书
活动准备:ppt、图画(半成品)、水彩笔、订书机、胶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了解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ppt出示秋天的背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引导幼儿,各抒己见,大胆表述)师:秋天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有红色、有黄色、有绿色、有紫色……今天杨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关于秋天颜色的诗。
二、课件展示,学习诗歌。
1、出示菊花:
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的呀?
出示图文诗句"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菊花说的对吗?为什么呀?
2、出示枫叶:他又是谁?他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出示图文诗句,枫叶说:秋天是——————(请幼儿回答)
3、出示松树:他是谁,又会怎么说呢?
出示图文诗句,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
4、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那么在他们脚下的大地会怎么说呢?(出示五彩斑斓的大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出示图文诗句,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5、完整朗读诗歌。
三、分组活动,制作图书。
秋天这么美丽,你们想不想把秋天画出来,让更多的人来知道秋天的颜色呢?
1、半成品展示,告诉幼儿如何操作,讲述规则。
2、分组活动,适时适当地指导幼儿涂色。
3、涂色结束,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画纸,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组织幼儿讨论,根据诗歌句式创编诗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还见到了什么颜色,可以重复,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和成功心理,为创编儿歌做好铺垫。
师:刚才菊花、枫树、松树都说了秋天的颜色,还有许多东西也想来说一说,它们会怎么说呢?我们一起把它们编成一首新的儿歌好吗?(师生共同完成)最后用一句来总结: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让我们用双手来装扮美丽的秋天,好吗?
5、制作图书四、展示图书,讲述故事(教师适当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勇敢的'说)
五、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带领幼儿一起去感受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附:秋天的颜色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在本次活动中多加入一些师幼互动环节以及游戏就更好了,另外再多加入一些关于秋天的知识,幼儿会更感兴趣。
秋天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心情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 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 (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 怀念 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 忍耐
尊重
挂念
我 怀念 母亲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秋天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秋天教案篇5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3)指名读第2自然段。
(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秋天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