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案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指导,使教师更有依据,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教案模板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教案模板篇1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音节词、偏旁、生字、词语等等,本游戏的道具简单,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游戏目标:
1、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2、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游戏准备:
游戏场地可安排在教室前、后的走道上。教师准备两根长绳和一些废旧的纸板小箱。两根长绳用以设置游戏情境,长绳一拉即代表小河两岸。废旧的纸板小箱用来作石头,上面粘上生字或词语卡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样操作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的道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石头可以用纸张来代替,一张纸代表一块石头,准备10张,上面事先打印好需要朗读的内容。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去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吧,比比哪个组能够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生齐:“嘿嘿嘿,加加油,大家一起来过河。”
1、给全班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选出组长,并由小朋友自行设计命名,如:飞毛腿小队、可乐小队等等,便以增加小组间合作竞赛的氛围。
2、先选派一个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其余小组分别站在绳索两端观赛。
3、四人小组的四个小伙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过河”。一人游戏时,其余三位小伙伴站在起始线外等待。
4、游戏时,一位小朋友只要能大声读准前面“石头”上的内容,便可以踩到相应的“石块”上。
5、若读准确,全班小朋友:“对对对,(再跟读一遍)”。(拍手)
6、若读得不够认真准确,全班小朋友:“错错错!好好想,我来帮!”(个别举手发言)
7、每人每次过桥都会遇到10个困难,若小队内四位同学都能顺利过桥,则奖励人手一张奖券。
8、若小队内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致使自己不能正常过河的,则扣除小队相应奖券数。
9、“小石子”上的认读内容需要经常调换。最后根据得票高低,评选最佳合作小队。
教学教案模板篇2
课标:第一单元语音部分(10课时),第七课时,声调
学生:无汉语基础 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学生(18-20岁)(前面几个课时中学习完了声韵母及其组合)
课型:综合型
教学内容:声调(定义、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号、调值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知识目标:掌握汉语声调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四个声调,正确标调及读出四个声调
3)情感目标:对汉字语音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调的调类,调号,调值
难点:调值,及声调的实际读法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教材,黑板,课件ppt
时间:上午8:00-8:45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5分钟)
1) 复习声韵母(学生每天以不同的声母或韵母作为自己的名字,老师上课时点名,点到哪个声母或韵母,名字为那个声母或韵母的学生就答道。)
2) 老师写几个声母,未标声调的韵母及这些声母与未标声调的韵母组合在黑板上,叫学生齐读(如:b, m, h, a, ei, ing, ba, ma, hei, bing )
2.讲授新课 (15分钟)
1)在黑板上板书一组标有声调的韵母(如: ā á ǎ à ),叫学生尝试着去读。
2)导入本堂课所学内容——声调。
3)讲解声调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声调的含义,调值,调类,调号)。
4)借助五线谱引导学生找到四个声调的音位。
5)对着五线谱逐一地教学生四个声调的读法(注重半上的教学)。
6)举不同调不同义的汉字进行对比教学,强调声调在汉语中的作用。如:
mā má mǎ mà dī dí dǐ dì zhī zhí zhǐ zhì
妈 麻 马 骂,低 笛 底 弟,知 直 纸 至
yī yí yǐ yì fēi féi fěi fèi
衣 宜 以 意, 飞 肥 匪 费
3.练习巩固 (20分钟)
1) 在黑板上写几组单韵母,老师说调类,叫学生标出调号。
2)学生自己读黑板上的标有声调的韵母及声韵母的组合 (如:ā á ǎ à bā bà mǎ má měi mèi bǐng bīng )。
3)老师写一些带有声调的韵母及声韵母的组合在黑板上,叫学生齐读,再叫几个学生单独读,纠错(如:bā mā bá féi ě lěi mào dìng)。
4)游戏: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念生词(1.单音节生词 2.双音节生词),做手势,学生说出来是第几声,纠错。
4.本课小结 (3分钟)
学生自己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搭档之间互相检查发音是否正确。
5.布置作业 (2分钟)
一首标有拼音的小诗《鹅》,让学生朗读。
教学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比5少的数量,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6数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数字卡、5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5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幼儿进行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随机出示5以内的动物卡)。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答数,教师操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2、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幼儿操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小结:比5只小动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3、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上的小动物一样多。幼儿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小结:比5少的数有4、3、2、1。
4、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
进去,现在请小朋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一样多。
5、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6、游戏:开火车请幼儿拿比5少的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幼儿说说车票上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教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1) 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 z=xy,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板书标题)
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生:s=v t 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 t=s÷v 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
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 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师:下面请你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师总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c=(a+b)×2 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周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s=a×a
师:a×a可以写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它跟2a一样吗? 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分一下。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 课堂小结
师:对照板书,回想一下咱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四、 作业设计
课本p11第5题
教学教案模板篇5
一、设计背景
针对现在孩子由六个成人呵护,除了上幼儿园,几乎就是在家里玩电脑或手机,成了一个个小小的“井底之蛙”的状况,为培养大班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敢于尝试的品质,我选择了这节童话故事。
二、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能大胆对图画进行猜想,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猜想。
三、活动准备
三幅图片、vcd、光盘、课件
四、活动设计
一、欣赏第一幅图,展开想象
小鸟在天上飞,它都到过哪里?它会看见什么?它又会和谁交朋友?小结:做一只会飞的小鸟真幸福,可以去很多地方,欣赏美丽的风景,结识各种朋友!
二、出示第二幅图,了解天有多大
1、提问:你知道井是什么吗?小结:井是一个很深的洞,井口圆圆的,底下是地下水。
呦!井里住着谁?(出示第二幅图)这只小青蛙从小就生活在井里。从来没有出来过,它看见小鸟飞来可高兴了,你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幼儿想象回答,肯定所有的答案。要求他们把话说完整。
2、播放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提问:它们俩个争论起来了,你同意谁的观点?那青蛙是在说谎吗?幼儿讨论
3、游戏:井底之蛙
请几个小朋友帮我做井,围成一个圈儿,身体紧紧挨在一起。再请一个小朋友当青蛙蹲在井里面。请问井里的小蛙,你在里面什么感觉?幼儿分组轮流体验
三、出示第三幅图,想象结果
像小青蛙这样每天生活在井底好吗?为什么?如果你是青蛙会怎么做?(真勇敢)出示第三幅图,青蛙出来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
四、播放vcd,欣赏故事《坐井观天》
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五、谈话讨论
1、你愿意当小鸟来是青蛙?为什么?
2、平时你怎样做才不是“井底的小青蛙”呢?
小结:平时我们要坚持每天来幼儿园,还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身体好,长见识,能交到很多朋友!
六、教后思考
这节课以一幅“小鸟在天上飞”的图片导入,图片生动形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画展开丰富想像并大胆地表述,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为后面学习寓言故事奠定下良好的心里氛围和知识基础。
第二环节,老师同样以一幅“井底青蛙与小鸟对话”的图画引导,幼儿会自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为本课的学习服务。会通过猜想故事进行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我认为最成功之处是了解了“井”。见过井的孩子说出在哪里见过并告诉其他幼儿井是干什么用的,语言很连贯。为了照顾到没有见过“井”的孩子,我也在黑板上画出井并总结出井的特点,这样用老师和幼儿两方面的经验对井进行认知,幼儿得到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如果要真正体会到青蛙在井底生活的感受,就要让孩子亲自体验在“井”里的滋味,所以我创设出游戏:井底之蛙。这个游戏应用的很成功,幼儿用比较屋顶范围的大小和被小朋友围在里面空间的拥挤,总结出对“井”的理性认识。明白了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没有说谎。为故事的后续发展铺设了很通畅的道路。
第三环节同样是一幅图画的指引,幼儿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认知再猜想故事结局,自然提炼出小鸟是自由自在的很幸福,青蛙坐在井底很窄,不舒服。幼儿用自己的体验来替青蛙做了选择:跳出来。这个环节并不是水到渠成的所有孩子都能想到青蛙会跳出来,大部分孩子会被生活常识束缚住,只有几个平时思维活跃地孩子说出青蛙会跳出来,于是我顺势推了一把:“谁能做只勇敢的小青蛙?”所有幼儿都愿意,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青蛙这才跳出了井底,见识到了天有多大。
第四环节是延伸部分,我将故事的教育意义落脚在幼儿自身的生活方式上,我例举了一个小朋友成天呆在家里的反面事例,提问:“小朋友怎样做才不是井底之蛙?”大部分幼儿会积极表达要坚持来园,个别孩子会说出去外面玩儿、让爸爸妈妈带着去旅游等。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敢说,爱说,有自己的想法,达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用了整30分钟,每一个环节走得很扎实,符合动静交替的原则,通过这节课我认为老师们集体的智慧是伟大的!
教学教案模板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