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应付完成的心得体会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认真对待,心得已经成为当下职场中较常见的文件之一了,想要写好还是要花些心思的,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太空课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1
认真观看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相信大家被航天员王亚平体现出来的航天“巾帼力量”所震撼,我们要从天宫课堂中,汲取奋斗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执笔绘就“奋斗长卷”。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逐梦的力量。
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奉献的幸福。巾帼不让须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 观看太空授课,收获的是学习的快乐。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2
我国载人飞船已经成功上天。这位伟大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练。
航天员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
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此外,还有许多训练。
我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有时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我们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专业技术训练、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些项目要反反复复进行,确保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训练是艰苦的,考核是严格的。在5年的时间里,航天员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训练。
航天员面临的是非常危险的训练,而他们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艰苦训练。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3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平凡而不平庸……”是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的伟大,却隐含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刘洋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有了这一梦想的时候,朋友们和同学都嘲笑我,说我在做梦。可当我看见刘洋和其他两位宇航员带着祖国的荣誉和光荣飞上太空时,我的心就不言而喻的激动和自豪。所以,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女航天员!
刘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成为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或者女人来说,逛街是最美好的时光,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将青春的热血洒在祖国大陆上。
她的话让我开始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的幼稚梦想:长大以后有钱用、有饭吃、有车开、有房住。比起刘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卑微。没错,刘洋是一个成功的航天员,可谁又知道,在刘洋身后聚集的是无数的伤痕和失败!可她面对这些的态度是坚持、是勇敢,而并非是选择逃避亦或是放弃。
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不是什么好欺负的好主儿;我们中国,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我们中国,更不是什么随便让人冷嘲热讽的“支那国”!我坚信我一定会完成自己的中国梦,让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对祖国的忠贞、崇敬和自豪的热血!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4
“三态”并重书写脱贫攻坚“大考”答卷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尚未结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已经发起,到了啃下“硬骨头”、攻打“腊子口”的关键时候。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紧迫越担当。各级党员干部当有思战的心态、临战的姿态、决战的状态,勇做冲锋陷阵的“猛将”、攻城拔寨的“尖兵”,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要以思战的心态冲在第一线。在这最后冲刺阶段,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头“拦路虎”,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能否决战决胜,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思战谋战、敢于担当、冲在一线。上兵伐谋,谋略取胜。不善谋战的指挥部,不可能决胜千里;不善思战的指挥官,不可能运筹帷幄。各级领导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指挥员,必须要夙兴夜寐思战谋战,一门心思谋脱贫、亲临一线思攻坚。要在思战中战斗,分析致贫的根本原因,找准战斗位置,瞄准焦点要害,有序发起冲锋,一件事一件事去抓落实,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要在战斗中谋划,将地方优势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和特色项目,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脱贫攻坚扎实向纵深推进。
要以临战的姿态抓到关键处。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必须要有备战思维和临战姿态,向打仗聚焦、向打赢使劲,全面下沉抓到关键处、抓到群众心坎上。要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个关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继续加大帮扶和投入;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关键,逐村再补短板弱项,逐户再析致贫原因,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要聚焦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这个关键,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胜利走完脱贫长征的“最后一公里”。
要以决战的状态吹响总攻号。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到年底仅有8个月时间,越到最后关头越如滚石上山,决不能因剩余贫困人口不多而麻痹大意,决不能因连续作战而松气歇劲,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一鼓作气、攻城拔寨、发起总攻,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决战之志,自觉涵养“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为民情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如今万事从头越”的韧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有决战之为,聚焦“精准”两字,下好“绣花”功夫,敢于奔着矛盾问题去,敢于向着风险挑战冲,在脱贫攻坚决战“火线”上担当作为、建功立业。要聚决战之力,坚持“一盘棋”调兵遣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多手棋”,齐心协力摘穷帽、拔穷根,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伟大使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脱贫攻坚已经从“平时”到了“战时”,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强化愚公移山般的苦干实干作风,不折不扣完成责任书、兑现军令状,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5
梦想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润,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我一直有一个十分棒的梦想,那就是航天梦,我从小就听电视上讲航天员有多么伟大!可以上另一些星球去,观察上面那些星球上的洞穴,看看上面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那我要带回地球仔细观察。
我希望我可以穿上太空服,戴上太空帽,到每个星球去,仔仔细细的系统的观察一遍,看看上面的陨石的样子。
可是,航天员要通过各种太空测试才可以进去火箭,飞上太空,听说航天员进入宇航舱要把鼻子夹住,因为里面没有空气,说话也要靠打手势,听起来都太有趣了,还有,在太空如果要跑起步来,那是十分慢的,所以叫太空漫步。
去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了北京的科技馆,走到航天馆的时候,立马吸引力我的注意力,我一步也不想往前走了。进入航天馆,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飞机和火箭,我和姐姐先进了飞行模拟器里面,坐在里面感受航天驾驶员的工作,摇摇晃晃的、晕晕的,各种仪器设备按键,应接不暇的映入眼帘。
感受完飞机,我们又上了火箭,火箭门口排队的人很多,终于轮到我和姐姐进入火箭,进去之后,好像我们瞬间就变成了航天员,关上火箭的舱门,工作人员给我们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透过眼镜,我看到火箭一会变大一会变小,还有好多其他星球美丽的景色。下了火箭,我们还学习了很多与航天有关的知识。时间很快,我们的航天馆参观结束了,我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一名航天员。
我知道地球外有火星、水星、土星、天王星、闵王星等,地球在外星球看起来,就是一个蓝色的小点,因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海水,我奇怪为什么不是绿色小点,因为森林太少了。我要多多学习,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梦想,相信未来我的航天梦一定会实现。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6
20__年的我会做什么工作呢?那时的我生活的怎么样呢?今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主人,现在是20__年8月10日早晨06:10,该起床了”,原来是我的助理机器人。我走到洗脸池旁,然后多功能手臂帮我洗脸、刷牙,之后机器人把饭放在桌子上,机器人会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做出不多不少合我胃口的饭菜。
吃完饭后,我就要去工作了。走出家门,外边高楼林立。空中有许多悬浮汽车在移动,道路两边都有参天大树净化空气,街道上都是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汽车。我坐上汽车设置好的工作地点,汽车就启动了。如果你怕出交通事故,那就是杞人忧天了。因为每个汽车里都有感应装置,而且它能感应是红灯还是绿灯,如果是红灯,那它就不会走,只有绿灯才会走;车子之间超过安全间距就会自动减速,车子永远碰不到一起……
终于到了航天局,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我下车后汽车就自动到停车场停车了,门口都有识别装置,这个识别装置要识别许多内容,比如指纹、人脸、声音等,只有全部识别成功才能进去。我走到装置前,就开始识别:姓名周麟,年龄26岁,航天局工作人员……识别成功,于是我就进去工作了。
在这里,我们每人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内有机器人,他们可以帮我们做些杂事,如倒水、打印、端饭等。每当中午12点,我们的机器人都会扫描我们,然后根据将分析出行后的热量,再计算出需要摄入的热量分析后,取成取合适的饭菜。
六点下班了,我按下汽车钥匙最上面的按钮,汽车就自动开来了。到家后机器人和我办公室的机器人一样扫描身体,然后做出合适的饭菜,吃完饭后机器人去刷碗,我去看书。不知不觉12点了,我刚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睡着了,忽然感觉身体一痛……
然后我又听到了妈妈的声音,“起床吃饭了”,我睁开眼回到了现实。原来那只是一场梦啊!而刚才的疼痛是妈妈拧了我一下,虽然只是一场梦,可是也有可能实现,只要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我们的未来才不是梦。
太空课心得体会篇7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太空课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