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心得体会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不管是谁在写体会的时候,都要保证有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会在社会工作中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时候就可以动笔写体会了,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农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农心得体会7篇

三农心得体会篇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农牧民仍然是牧区的主体人群,而乡村又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板、难点和差距所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多数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实现退出问题不大,下一步主要是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组织、带领、支持群众的作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高农民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通过参观成功典型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树立信心。改进帮扶方法,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岣咂独ЩХ⒄沟幕院驮鹑涡摹M晟普呱杓疲谡咧С稚鲜实币刖赫曰疲ü霸绺啥嘀С郑砀缮僦С帧钡恼甙才牛だ独褐诓坏炔豢浚鞫馗善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农心得体会篇2

前不久,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引发了广泛的“家乡”热潮,剧中以医疗、旅游、教育、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为主线介绍了当下基层干部、人民群众最朴素的美好生活写照。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xx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好“两个五年”计划转折的衔接,基层干部要用“兴”为家乡“谋”好发展。

“兴”医疗,为家乡百姓“谋”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我用老家的蒲公英就好,不用手术”到“家乡的蒲公英算是保住了”的过渡,最真实地表达当下医疗保障的发展。偏方虽偏,但是基层干部的觉悟不能偏,应时刻把百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普及医疗政策,少花钱、看好病、解担忧,提高百姓医疗保障就是提高百姓的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酒足饭饱才有力气干活”,“人民健康才能加强祖国建设”,只有全方位提高医疗保障,才能保住家乡的“蒲公英”。

“兴”旅游,为家乡百姓“谋”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应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景带人、以景创收,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全民小康、全面小康。以“十三五”规划收官,向“十四五”规划迈进的热血,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永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让水更绿、让山更青,抓住时代发展的“黄金期”,时刻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兴”教育,为家乡百姓“谋”人才

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影片中“二加二等于掰”这个梗多次出现,等于八的当上了家乡村长,等于六的当上了家乡书记,虽然小时候算术答案并不正确,但是教育给他们带来的选择却是正确的。人才的培养能够提升基层建设,加快祖国的发展。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是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造福人民。

“兴”生态,为家乡百姓“谋”环境

“好好学本事,回来让这里变个样子”来自影片中高妈妈寄托给自己学生的希望,电影中这名学生应该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缩影。“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窝上”,“黄土”是一个心结,更是一个承诺,一个改变生态环境的承诺。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基层干部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为百姓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兴”建设,为家乡百姓“谋”发展

“农村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我就先告诉他们了。”这堵墙是什么样的墙,是广大党员干部思考的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乡村振兴是历史性、全局性的任务。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现代化中国进程,需要的是基层干部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提升自己,建设中发现问题,建设中解决问题。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这堵墙就会是堵好墙,解决群众的发展,才能在群众中来,群众中去,让美丽乡村建设口口相传。

三农心得体会篇3

此刻,我的心已经激动不已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具有重要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终于要开展了!华岩镇,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是贫困的山区,还是普通的小镇?还有,华岩的父老乡亲热情吗?他们会欢迎我们吗?在那里,我们的活动可以顺利完成吗?困难也好,艰辛也罢。我们带着的。始终是希望与梦想!“以科技文化服务社会,以学习实践锻炼成才”,用自己的知识为华岩的明天添一份力,我相信,我们去的地方是美好的,我们去了之后,她将更加美好!

笔录之一:

村小城镇化建设的典范——西山村

7月12日上午9时许,重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材料服务队一行19人来到华岩镇西山村进行“农村小城镇化建设”调研活动,西山村村委会万村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同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近一个小时的座谈中,万村长风趣幽默、侃侃而谈,他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西山村的发展现状。从“人多地少”的劣势条件到“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思路,从“农村二元结构调整”到“农村小城镇化建设”的构想,无一不体现着他的种种先进理念。他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召着我们。西山村村委会深刻领会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使得西山村的城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华岩镇乃至九龙坡区的典范!免费

座谈会中,我们的服务队成员们就“西山村发展现状与前景”、“西山村在开展‘小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等问题与万村长进行了交流。透过西山村的现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小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及实际执行情况,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关于“小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的前期调研任务,也为我们此次暑期“三下乡”总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录之二:

关注“三农”大型户外宣传活动

7月11日上午8:30,重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材料服务队在华岩镇举行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我们向广大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详细地解读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并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等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场面非常热烈,在我们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广大群众主动咨询相关知识并配合我们做问卷调查,而我们也热心的给群众们进行讲解。在此次宣传活动中,我们发现,华岩的广大群众非常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他们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了解了部分内容,而我们的宣传活动则成为他们全面了解“三农”、关注“三农”的一个全新的载体。一位热心的农民说:“感谢上面(中央)对我们农民的关心,也感谢重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我们送来了‘三农’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以后可以多搞一些这样的宣传活动!”——这是我们农民朋友的心声,更是我们此次活动想要达到的效果。

虽然一个上午的宣传活动非常辛苦,但是能真正为我们的农民朋友带去一些实际的帮助,做一些实在的事,这才是我们的收获!

三农心得体会篇4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点上开展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个多月来,通过自己亲身下基层、具体为群众服务,让我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带着使命感真心下基层

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受到农民朋友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问题,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问题。我带着使命、带上行李,不乘专车、不摆架子进驻居委会。我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一起在树阴下吃饭,一起在院子里纳凉,一起坐在石凳上唠嗑,与时大叔、李大婶拉拉家常、谈谈琐事:谁家娶媳妇了,谁家生孩子了,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村情村事都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解。与群众的交谈过程中,我细细地品味着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着大家谈到的问题。村里穷、路不好,盼望新农村建设早日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这两年农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不好,盼望出台农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村小学校舍虽然修建了,但教师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盼望暑假后增添师资力量,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还有青壮年就业再就业问题,老百姓就医问题。

二、为民办实事真情惠百姓

通过开展解民情、解矛盾,解难题的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真正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

1、农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家的宅基地和土地问题。由于近几年来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土地挂钩、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涉地政策的执行,有些村民对相关政策理解任有偏差,甚至不理解。57岁的老党员在xx年土地挂钩活动中率先搬迁,但因为各方协调出现问题,让老时的宅基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了解到这一情况,我立即召开老时、村组干部、相关对象户,开展面对面对话。经过努力,终于让老时拿到了久等的宅基地。

2、农村最缺的不是钱和物,而是致富富民的思路。这两年,在古城村组干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有的村民从单纯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在村子里的板材厂找了新工作,有的农民变成了农村经纪人,成了蔬菜专业种植户或水产品养殖户,村里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小学,集体经纪也有了相当的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积极探索帮扶致富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惠及老百姓。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方面,引导居委会村支两委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帮助蔬菜种植户改建连片蔬菜大棚。为充分调动农民朋友进行设施蔬菜,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指导居委会充分发挥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调动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并且积极联系镇农技部门,为蔬菜种植户带来的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这次“三解三促”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实惠,帮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将积极搞好服务,为联系村办实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我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抢抓机遇,奋力拼搏。

三农心得体会篇5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三农心得体会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社会实践与以往的都不相同,组队是在线上,讨论也在线上,除了实地调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实践队员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制作,并在网上发布。接着实践队员每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调研,并完成记录和实践报告新闻稿。在实践过程中,每位队员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情况,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为使更多的村民能够了解到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队员走街串巷不断地在村民中间宣传国家战略,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队员自发在村庄中打扫公共设施,为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历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学生也可以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农心得体会篇7

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多年,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要重新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全面了解国家对农业农村的现时和长远政策,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重新确定各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改变旧的传统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寻找到适合本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3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越加突出,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农业与工业紧密融合,国家对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政治体系和财政支持体系近期远期政策已具完备,多予少取放活长期不变的政策、多项直补政策和农村转移支付的稳定落实,给农业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生机,发展农业农村的机遇已来临,农→←业农业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二、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国家支持农业农村的各项政策

近年来,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不但要了解其政策的内容,还要了解出台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制定符合我们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又具有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从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目前国家支持农业产业主要是具有影响力、带动面广、经济效益快的产业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我县已获得扶持的一村一品项目村仅35个,利用资金300余万元,只占全县农村的%,一县一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成为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20x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这些新型主体解决了"谁来种地",解决了"人"的问题,提高了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现代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体现了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对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要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了解本县农业农村现状和优势

多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很不平衡,现状是:杂、小、散,无规模、无特色、无品牌、难以持续发展。农村建设上守旧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意识,无规划、无起色、无追求。地区自然优势比较优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产业没能发展起来,领导干部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农民经营意识淡化缺乏经营观念。

我县山多川少,全县92%为山区,发展规模农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耕地面积只有2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只有16万亩,人均播种面积不足7分地,这样的农业基础,要发展必须要树立创新思想,将我们的区位、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发展都市农业、郊区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

20xx年,我县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转移、依托六大产业、统筹五化推进,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

坚持"两个转移":即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向农业产业转移,()由资源依赖型向绿色生态型转移;

依托"六大产业":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红枣核桃经济林、花卉苗木、畜牧养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林下采摘六大产业;

统筹"五化推进":即坚持建设园区化、发展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运营市场化。

作为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农村,差距在农村,希望在农村。找准着力点--实现农民增收,有所作为,要在充分利用本乡、本村的资源优势上认真研究,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

三农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看迷失心得体会7篇

庭审现场心得体会7篇

简短军训心得体会7篇

假期班心得体会精选7篇

家长阅读心得体会7篇

观法院心得体会7篇

母亲阅读心得体会7篇

好仓库心得体会7篇

服务类心得体会推荐7篇

911安检心得体会7篇

三农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