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需要注意要贴合主题,为了更好地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可以动笔写好一份心得体会,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篇1
冰墩墩是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他憨态可掬、活泼样子,令大家都很喜欢他。
夜晚,我仰望天空,那些星星仿佛在对我眨眼睛,他们点缀着那黑色的天空,是它们把夜空装点得那么幽邃,那么迷人,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我一个人走在路上,不知道过了多久,惊奇地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无边无迹的雪地上,漂亮极了。这时,冰墩墩在不远处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他说:"你好!今天是星期日,我的好朋友雪容融今天有事,不能陪我玩了,所以现在就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觉得有点无聊,你可以陪我一起玩吗?"我高兴的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什么。冰墩墩教我滑冰,我学了半天还没有学会,这时冰墩墩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我又试了一次,两次……我终于在冰墩墩的用心指导下成功了的学会了滑冰。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冰墩墩提议去他平时工作的地方,我们坐上他的智能飞行器,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他带我参观,这里有北京的国家体育馆鸟巢、北京奥运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我们还到了张家口市的冬奥村、滑雪场……
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篇2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xx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平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
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篇3
北京冬奥会接近尾声,这场“冰雪之约”不仅见证了多个世界纪录的诞生,为全世界的冰雪健儿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也为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难忘的半个月,见证了冰雪竞技的荣耀梦想,也汇聚起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热情似火,超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4.56%。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众多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作为引领,打开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时空坐标,促使中国冰雪运动形成覆盖全国、四季布局的态势。从塞北到江南,从西部边陲到东部沿海,六年来,国内冰雪运动及冰雪产业蓬勃发展,也在引领大众生活的新风尚。北京冬奥成功举办,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冰雪产业发展均驶入快车道,“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走向现实,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全球冰雪运动普及作出中国贡献。
激情涌动,中国冰上运动全速奔跑。在花滑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队选手隋文静、韩聪夺下中国 .1m .1mi.net i.net队第9金。谷爱凌“u中之优傲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摘下两枚金牌;苏翊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鸣惊人;武大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韧性有韧劲……截至2月19日,中国代表团取得9金4银2铜好成绩。当中国冰雪运动逐渐展现出强大实力,自信的体育精神也逐渐繁衍出新的理念——不以金牌论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就是“体育文化自信”,更能激励奥运健儿加速前行。
友情永存,共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冬奥会上,健儿们逐梦冰雪背后的泪水与艰辛、突破自我获得的鲜花与掌声,亦是奥运精神最真实、最生动的注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带伤出战的中国小将高弘博因脚踝骨折只能做一些基础动作,但他依然笑得灿烂。竞技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胜负,简单地爱,单纯的情,一样可贵。中国队选手谷爱凌看到错失金牌的对手落寞伤心掩面痛哭之时,和另外一名选手主动上前半跪在一旁拥抱安慰,让“更团结”这三个字有了最生动的“现场感”,心连心手牵手,一起向前冲,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北京冬奥,中国以“情”给出了自己的一份“温暖”,这种温暖,本质上呈现的是团结、和平、友谊的价值共识和人们对这些价值的向往。这是奥运精神的彰显,也耦合着东道主中国生发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发展观、体育观、世界观。
十几天后,北京冬残奥会将登场。我们期待更“燃”更“暖”的故事上场,期待世界携手向未来。
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篇4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首次大规模采用更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在东方大国普及冰雪运动的宏大愿景,也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办奥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不仅考验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也承载着满足群众健康生活、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它的顺利筹办不仅助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也点燃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万丈豪情;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最美集锦”,也是展现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舞台。
疫情之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正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各项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全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奥林匹克运动事业作出新贡献,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
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篇5
前几天是8月24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我们期待的奥运会,就这样过了16天就结束了。我们的`运动员,努力下,取得了51金,创下了世界纪录。闭幕式的第一项是元首讲话。各国元首,站在设计好的五环台上读开了,虽然语言不通,但心是一样的。
第二项是升国旗,降五环旗,我们心里慢慢的祈祷着。第三项是接五环旗,三国的主席拿着旗挥舞着,很兴奋。接下来是熄圣火。圣火慢慢熄灭,一点一点地熄光。可是这圣火又怎么会在人们的心中熄灭呢?然后是文艺表演,在狂欢中,孙楠、成龙、刘德华等影星,共同歌唱。在回忆中,展现在鸟巢上的画卷里,清清楚楚的记载着,那些运动员用汗水换来金牌,为祖国争得荣誉。
闭幕式让奥运会告一段落,可是这次的北京奥运会,却让我们永记在心,永生难忘,记住奥运健儿在拼搏时的汗水,记住51枚金牌!
2023北京奥会心得体会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