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通过写心得体会是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得到不断地提升的,心得切记不要长篇大论,只需要表述个人的感想即可,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篇1
孩子们上学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齐心协力,按照创建书香班级计划,扎实开展了各项活动,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达到了计划制定的目标。
首先在教室布置了“小书迷”班级图书角,制定了借阅制度。发动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好些适于孩子读的书,达到人均三册以上。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读书空间,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聚坐在一起,边读边交流,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增进友谊的效果。
引导孩子多渠道识字,孩子很快进入阅读状态,形成读书氛围。
在黑板一角布置了《每周一诗》,定期更换童谣和古诗,孩子们背得很快乐,也积累了好些诗。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书的阅读活动。午间时间雷打不动,孩子们最喜欢这个看书时间了。从看图到拼音读故事,从读出声到能默读,短短一个学期,孩子们的读书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周上好一节阅读课。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此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听老师讲故事,听同学读故事。一起看故事、讲故事,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和读书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上了班级读书课,推荐了一些好书,特别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孩子们很喜欢,好些小朋友已经人手一册。
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发出倡议:和孩子一起阅读。许多家长受益非浅,积极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创设家庭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好些家长利用家校联系册和老师交流,孩子已经变得非常爱看课外书,他们非常高兴。
营造书香班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正在积极努力,让师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师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篇2
学会阅读,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阅读,并共享早期阅读带来的美好时光,就是孩子积累这笔财富的第一桶金。但是我们怎么去挖这桶金呢,它是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只要你做个小小的动作,他就能领会到你的意思,那么阅读,对于培养一个刚刚入园的幼儿的兴趣来说,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在学校,有老师的引导,在家里,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教育孩子,一切都要从小事做起,阅读也同一样,那么我就说说我在家是怎么样培养我儿子的阅读的吧。
在刚刚入园的前两个星期后,老师对我提出,因为我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所以老师就让我在家多给他讲讲故事啊,多说说话啊,一起阅读幼儿书刊,让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用大脑思考,学会简单的提问,这样就做到了脑,手,嘴巴一起动起来的效果,所以我去做了,并且让我看到了儿子的进步,真的是很欣慰。
首先呢,星期天我带儿子一起去买了个幼儿的小小的书桌,带了一把椅子,他自己挑的,很是喜欢,我就告诉他,这是我们要看书啊,妈妈给你讲故事的时候用的,他就很高兴,拿到家里就一直做在那里了,我们家里买的幼儿画报,然后就是拿本书坐在那里看了,当然他的认真劲不会超过三分钟,我就告诉他,妈妈一起陪你看书吧,妈妈讲给你听,你去学校讲给你的同学听,他们就会说你很聪明的哦。然后我就翻一页,用手点着图案,讲他们在做什么啊,再翻一页的时候他就会自己用手点来,这动物在做什么啊什么的。当然在阅读中会出问题,就是他很没有耐心,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不会像小女孩子安安静静的坐着的,我苦思冥想的想法子,后来我就跟他说,我们要像在学校里上课一样,这样才是个乖孩子,聪明的孩子,星期天我们去买宝贝喜欢的东西,他就很兴奋,男孩子比较喜欢什么奥特曼啊,喜洋洋灰太狼,我就去书店给他买来几张光碟和书籍,是在跟他讲故事啊,一起阅读的时候不耐心来,就对他说,我们先看会书,等下去看电视,看动画片,几天下俩他习惯了,每天吃好晚饭就会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先去看书,然后看会动画片,再睡觉。读了《西游记》后儿子问“唐僧这么坏,老是念紧箍咒,害得孙悟空头很痛,可是孙悟空为什么还要帮唐僧去取经呀?”儿子的问题很清楚,可见他看听故事很认真,也能开动小脑筋想。我想如果能经常这样独立思考的话,往后学习就不成问题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打算每个星期天只要空就带儿子去书店,逛逛,虽然他还不懂去看什么书,我想应该先让他感受到读书的氛围,看看别人的孩子读书的认真劲,对他应该也会有所收获的吧,回家买个简单的幼儿书,就像上次他们班级的张老师买的那种简单,丹寓意深刻的那种书。
或许有些人认为我的做法不对,但是至少会让我的孩子有来学习的时间,不会去乱闹乱玩。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篇3
读书,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复杂的事,该如何读书,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些许答案!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通过在阅读中投入心思去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才会收效越大。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书中有这么一段,说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这是读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让自己获得“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收获我们自己想要的。“阅读就是学习”,不但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还要用来进行自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要懂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阅读不是在听作者唱独角戏,我们更需要把它当作一种与作者的对话,通过对话,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与思想,从而获取一种阅读之外的东西。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通过基础阅读,获取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一本书的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阅读,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通过主题阅读,对同一主题的数本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研究。
检视阅读,是系统的进行略读,粗浅的明白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阅读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尽可能的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停留或倒退。通过检视阅读,我们需要从基本架构上读出作者的整体思路,但不要企图了解作者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句的深层次含义。“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为读者我们要学会向提问,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无论我们读什么书,这几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同样在这一部分,作者也给了我们教了几种阅读时做笔记的方法,以及三种做笔记的形式,这些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阶段,也是阅读单独一本书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阅读中,首先要对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类。只有明白了这本书的分类,才可以帮助我们较好的完成下面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满足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还要能够将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要能够对整本书进行拆解,拟出这本书的大纲,并能够用自己的内容对大纲进行适当的充实。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条理。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但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在这一部分,作者讲到了一本书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成为一个“好读者”的同时,也为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个基础。
在分析阅读的讲解部分,作者总共列举了他对于分析阅读理解的十五条规则,这些规则在全书的第十一章有一个小的汇总,并对这十五条规则的联系进行了讲解。这十五条规则之间,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书。但如何更好的把这十五条融入我们的常规阅读中,这还需要我们慢慢的在后续的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在第十二章辅助阅读部分,作者总结了他对于几种外在辅助阅读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我们的阅读,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独立阅读,排除他人的评论对我们的理解造成影响。尽可能的少利用导读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独立阅读之后再进行对辅助材料的阅读。
第三篇中,作者列举了多种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包括对实用型图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的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谈到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看来,我们需要不断的阅读,但不是任何书或文章都要读,我们要读那些能够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通过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增进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
用书中的一段话作结:“一本好书能叫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篇4
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笔者将于下文中尝试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种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动机。
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的写作背景、内容提要、获奖情况、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比如:《海底两万里》于18xx年11月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19xx年被拍摄了同名电影和动画片;《童年河》入选《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还获得20xx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奖”……通过回归整体,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阅读整本书。
二、体验整本书阅读的乐趣
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事件的因果关联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本的信息,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阅读兴趣呢?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长袜子皮皮》这本书阅读导读课,通过从皮皮的姓名、语言、打扮、居住的环境感受到皮皮是个“奇怪”“不同寻常”“有意思”“特别”的孩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皮皮的“特别”,笔者特地选取了《皮皮接待小偷拜访》这个章节:普通人发现小偷到家里,肯定会很害怕,要么不敢声张,要么将小偷打得落花流水,而皮皮对待小偷的态度却令人大吃一惊。他不仅没有利用自己力气大的优势将小偷打跑,反而请他们俩跳逍蒂絮舞,最后还请他们吃夜宵,赏两个小偷一人一枚金币。之所以选这个章节与同学一起分享,这个章节描写皮皮的所作所为极具作者的语言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到作者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学生慢慢走进人物,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皮皮,这不仅深化对人物的理解,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再比如《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的导读,选取的章节是《井底之蛙》《三个惹祸的汉字》这两个章节;《人鸦》选取的是《彩乌鸦传奇》这个章节。这些章节都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故事,很好地将主人公的特点呈现出来,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
三、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在整本书阅读中就要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如:朗读、默读、齐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如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何体会人物关系、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的情况,设计预习单,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变化。
如赵丽宏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导读,在阅读方法上做了如下指导:第一遍读,仔细读,从整体上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再读时,要求带着问题读,深入体会其中的玄机。为此,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
(1)通过这本书的目录,你知道尼尔斯去过哪些地方?
(2)尼尔斯在旅途中还听说了许多历史故事,你知道在厄兰岛有哪些动人的传说吗?(找、画、读文中相关语句)
(3)通过旅行你了解到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小男孩?你觉得尼尔斯的旅行过程怎样?很神奇?凶险?刺激?旅行途中哪个情景令你印象最深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探讨、分享,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四、促进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形成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要把整本书阅读引向更深的一个层次。每学期老师或学校可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阅读评比甚至测试。其形式可以是:
(1)摘抄读书笔记,从作者到优美词句,再到精彩故事、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书心得交流会,通过分享读书心得,促进学生对自己所读书目进行整理。要知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是一本书的结束,而是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还有很多未曾发现的细节。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和詹姆斯·巴里的《小飞侠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埃米尔、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阅读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各本书之间的相似之处。阅读交流后,学生有可能再重读一遍,从而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这样就达到阅读指导的目的,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读书小报制作,让学生根据所读书目内容设计与制作读书小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边读边思,不仅能积累优美的词句、语言并灵活运用。
(4)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比如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达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学生的阅读心得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个人的榜样会激发学校其他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整本书氛围。逐步把阅读整本书融入我们的生活里,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做一个喜欢阅读、热爱经典的人,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吧!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篇5
借本次街道年轻干部培养,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感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明确地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我们如何正确读书。阅读是一个人基础的能力与素养。从前读书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并不太能从书中获得太多,往往读完一遍后里面的内容也忘了大半。而这本书中的阅读方法却让我感触良多,对阅读这件事也有了新的看法——用心思考的阅读才是最有趣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二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前者是为了获得资讯,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而后者才是真正能提升能力的东西。如果纯粹是读了一本书,没有进行思考,与作者形成共鸣,那么谈何收获。《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四种阅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即基础阅读,能够基本认识每句话的字义;检视阅读,大致上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分析阅读,通过分析书本,从而与作者形成共鸣;主题阅读,整理出同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比较分析不同的书的异同点,从而进行阅读。通过作者这套读书方法,让我更为直观地明白了怎么阅读、怎么共鸣,使得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
我想说,读书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时兴起的心血来潮,而应该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梦想从学习出发,从阅读起步!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篇6
说起孙悟空,那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出自明代吴承恩写的神话传说—《西游记》,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孙悟空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处就是第三回:大闹天宫。因为孙悟空到东海取走了定海神针,又去阴府闹事。被东海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地面前,太白金星劝说天地不要杀了孙悟空,于是天地两次给孙悟空官职,孙悟空刚开始干的很卖力,当自己得知被骗后,大发雷霆。天庭一片混乱,玉帝派人捉拿孙悟空,都没成功,最终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镇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有操持世界的本领,他没有多么猖狂,只是想在花果山好好过日子罢了,给他个官职又欺骗他,就算是我也是一肚子委屈,火气冲天呀!
让我感触最深的内容是第十三回: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于是施法变成村姑,给唐僧送饭,被悟空识出来,一棒子打死,唐僧后悔不已。白骨精又变成婆婆来寻姑娘,又被悟空一棒打死,第三次变成白发老头来寻家人。唐僧知道悟空又要打人,念起紧箍咒,孙悟空不顾唐僧念咒,挥起棒子就是一劈,老头也死了。唐僧任定孙悟空无原因三次杀人,佛气难怒,把悟空赶走。悟空苦求唐僧让自己留下。唐僧不理,悟空无奈,暂且回了花果山。孙悟空也只是想保护唐僧,结果把唐僧惹怒了。如果孙悟空是我,我会一气之下永远离开唐僧,再也不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是一个本领高超,机智灵敏,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只要提到孙大圣这个名字,各路神仙都会礼让三分;大小优惠更是闻风丧胆,逃之夭夭;他很勇敢,每次唐僧遇到危险,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可他的脾气很毛躁,谁要是惹了他,上闹天空,下打阎王殿,没有他不敢闯的地方。
从西游记中我领悟到,做人要诚实、善良、正直,做事要坚强、努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承担,不忘初心,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毛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要读懂里面的意思,吸取其中的道理。
百本书阅读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 亲子阅读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