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6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平日里大家抽空观看完一部影片后,是不是都有及时写观后感的好习惯呢,当人们观看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很多感触,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6篇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篇1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长征,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飘过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期望。

长征的故事很多,我虽然没有全部看完,但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绕在我眼前……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还有之后的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红军的顽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看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一道的困难。而我们应对困难时,却知难而退,像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时没经过任何思考就放过了。在他们面前,我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苍白无力……

从红军长征中,我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顽强……今日,我们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红军精神发扬下去,认真学习,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篇2

星期天,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我的长征》。

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又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也是我一生当中最痛苦的时光。”那位老人正是影片中的主人公——王瑞老人。

长征时,王瑞才十几岁,他的一家:爸爸,姐姐,姐夫都参加了长征,他的姐姐是一名护士。在一次渡江时,遭遇敌军突击,上有飞机突击,地有坦克追袭,当时场面惨烈,王瑞的父亲不幸牺牲了。我军损失惨重;垂头丧气地回营了。第二天,王瑞来到楼上,碰见了毛主席,毛主席让王瑞帮他梳头,王瑞看自己的双手乌黑,正要洗手,毛主席却说:“不用洗了。”王瑞一边帮主席梳头,一边和主席闲谈。当毛主席问王瑞父亲在哪儿时。王瑞一时没忍住,他哭着告诉主席,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毛主席忍住悲伤把他搂在怀里,并让人买了点东西给他吃。后来,她的姐姐也牺牲了。亲人的离去更激起王瑞的斗志,他的姐夫当时是第一批进攻泸定桥的战士。当时,泸定桥只有13根铁链,没有一块木板,场面惊心动魂,只听见子弹与铁链“砰砰砰”的撞击声。会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沉浸在紧张地战斗中,心不时的就在一起,大家都在为桥上的战士担忧。不幸还是发生了,王瑞的姐夫也中了几粒子弹,最后也牺牲了。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王瑞在硝烟尚末消散的泸定桥定定地站着,毛主席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王瑞擦干眼泪,望着主席坚定地说:“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呢?”

画面从此定格在我的心中,王瑞老人的一家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酒热血的爱国之情深深震撼了我,我想和一起观影的同学们一定会和我一样吧!我们深知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就让我们接过央辈手中的旗帜,共创美好的祖国!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篇3

从没想过长征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也想像不出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对长征的理解仅有“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吃草根,啃树皮,岁月苦无比”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今日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那些战斗场面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也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老红军王瑞对长征岁月的回忆,那段岁月是他难以忘记,却又不愿想起的岁月。当年十五岁的王瑞还是个小孩子,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在遵义,瑞娃子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这使他“跟着走,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红军经过凉山彝区受到拦阻,瑞娃子和他的姐姐经过以诚待人的我军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也是在那里,瑞娃子失去了他的第二个亲人。就在清晨,反动头人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野战医院,瑞娃子的姐姐竹妹子是野战医院的护士,在这次劫难中,没能逃脱。竹妹子牺牲了。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瑞娃子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悬崖羊肠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不畏艰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瑞娃子落崖牺牲了。瑞娃子失去了敬爱的兄长。

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十六岁的瑞娃子被提前接收入党。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后面的战士一边铺桥一边进攻。最终,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瑞娃子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当年战斗的地方……

以长征精神激励新长征,就是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上。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英勇顽强地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十多万红军将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忙,人民群众是红军坚强的支柱与后盾。今日,应对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应对我们国家还不太富裕、部分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状,我们共产党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用长征精神鞭策自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壮丽史诗,70年岁月流逝,那些日子已载入史册,成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今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牢记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它能够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具有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奋力拼搏,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并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篇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这个神圣的词语,当这两个字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个个为国壮烈牺牲的烈士、一幅幅英勇抗战的画面、一次次绝地逢生转危为安的斗争······

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那是一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那是一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那是一种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

在长征的路上每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那是老红军们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这就是——长征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这种信念支撑着我们前进、前进。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今天,再丰富的辞藻都无法完全准确再现长征的苦难与辉煌,再充沛的情感都不能完全表达我们对长征的纪念与感怀。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我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时刻牢记"长征精神"、永葆"长征精神",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篇5

暑假的一个下午,我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影片,它讲述了主人公王瑞老人回忆他所经历的长征的故事。我忘不了他在飞机上说的那句话:“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

王瑞小小年纪就参加了红军,他和家人一起跟着部队踏上了漫长而艰险的长征之路。途中,王瑞父亲被敌军的子弹击中,失血过多而死亡,后来姐姐被火活活烧死,姐夫也在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英勇献身了。年幼的王瑞虽然失去了亲人,但在长征道路上得到了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所有长辈和战士们的照顾和教诲,他迅速地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一一跟着党走!跟着毛主席走!就一定能见到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影片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样那样艰苦的环境,那样残酷的战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的。红军战士们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忍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还要顽强地反击敌人炮火的袭击……我不由得对我们的战士肃然起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和美好:吃的是可口的饭菜,穿的是漂亮的衣服,学生们坐在宽敞叫亮的教室里上课,假期还能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与长征时的艰难险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毛主席曾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气魄和大无畏精神!我深深地懂得今天这安宁祥和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和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我们就不可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作为祖国接班人的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红军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篇6

今天下午,厅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干部观看电影《我的长征》,当我赶到七楼会议室时电影刚刚开演,不知是何缘故,平日里可以容纳二、三百人的会议室今天显得冷清了许多,很多位置都空着。我选择了最后一排的空位坐了下来。平日里习惯了在电影院看电影,而今在会议室看电影,虽然窗帘都拉上了,但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电影相比,《我的长征》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将视点主要对准基层官兵,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无论是开篇湘江大战的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力和心理时间延续力,还是飞夺泸定桥时镜头的紧迫感和冲击力,或是尾声时少数民族战士达尔火将红旗插上高地时那凄美至极画面,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曲大师张千一的音乐紧紧抓住了影片的节奏,经过他的音乐情绪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气势更是无与伦比。男主角钟秋年仅十七岁,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担任这部大片的主角丝毫不显单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深情,飞夺泸定桥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其他场面让我饱含热泪的话,那么这一场面则让我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里说起长征,我总是联想到“两万五千里、雪山草地、草根树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些词,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的画面。至于更具体,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后,一段段悲壮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场面,让我真切地了解到长征的艰苦卓绝,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吗?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扬。正如一位当代大学生所言:“开始于7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6篇相关文章:

我的理想初中作文300字8篇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模板5篇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8篇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精选5篇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推荐8篇

我的画作文300作文6篇

我的同桌作文300的作文6篇

我的同桌作文300的作文推荐6篇

我的同桌作文300的作文最新6篇

作文我的故事300作文参考6篇

《我的长征》观后感300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