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剖析内心世界的最佳载体,详细说明个人的见解,通过写心得体会,我意识到自己在解决困难方面的不足,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阅读讲座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1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正如侍作兵校长所说的,大气何来,源于书卷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应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不管是为了专业发展还是为了修身养性,教师都应该是全世界最爱读书的人群。“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一个学校教师的学习氛围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否则学生的学习肯定包含着太多的无奈与应付。在阅读中我们的人生境界会逐渐提高,我们的气质会更加清新脱俗,我们会从有文字的书开始,学会阅读没文字的书,阅读社会万象,芸芸众生。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有书读的人生是幸福的,有书读的人生是丰厚的,愿好书伴我们一生,愿阅读使我们享受人生。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2
为期一周的语文录像课以及学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经过这一周的学习,老师们收获颇多,最多的感触就是要让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让孩子爱上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
都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塑造期,如果此时父母过于强调成绩,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但不少家长也犯难,自己当然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获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容一些,不要过于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同学们学好语文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品性,相信他们在我们共同的引导下会走的更稳。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3
玛旁雍错
读书和品茗、赏乐一样,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反复的过程。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喝甜饮,雪碧可乐是为最爱,如果疯玩回家,嘬一口父亲的浓茶,就会觉得苦涩难饮;音乐也是如此,即使让京剧名家给小朋友唱几句“海岛冰轮初转腾”,也只怕根本听不下去。人的观感,是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而发展的。
当然,前面还说“有一个从单一到反复的过程”。反复也许是培养心智的一个有效方法:一种茶,初品觉得难喝,但每天反复品,是很有可能爱上的;一首曲,反复听,最后也会不自觉地哼出旋律。一首好诗一篇好文,反复阅读,甚至于最后能够背诵,是可以逐渐加深对作者写作时心境的理解的。故而,书有常读常新的说法。
小时候就喜欢读各种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工作以及组建家庭有了小孩以后,读书一下子少了;而有了平板手机和那些碎片阅读的app以后,就几乎不读整本的纸质书了。有时候在想,以前读了那么多书,可是能够完整记忆起整本书内容的又有哪些呢?如果读了,又记不起来,那么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就像有人质疑,高中数学学的那些正弦余弦三角函数,高考之后从不曾使用,过几年也忘得一干二净,又有什么意义?当然,我觉得两者都肯定有意义,我说不出来,或许通过阅读增进了我们的阅历,或许学习数学教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使如上假设成立,读书可以使我们潜移默化的增加阅历,而无需记忆每本书的内容,但读而不思、读而不写、读而不留痕,总还是会不断否定阅读的意义。特别是系统化地阅读一本著作,当几百上千页纸张逐次翻过,几十上百万文字进入脑海,如不进行反复咀嚼,将所思所感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那么那种收获感、成就感就不能永久保持,从而进一步降低下一次进行系统阅读的兴趣,转而继续在手机上碎片化阅读以饮鸩止渴。
以上,就是作者开辟这个公众号“飨读”的初衷。飨读,本身就是以阅读之体会“以飨读者”之意,同时也谐音“想读”和“享读”,以汇聚一批想读之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读是写的源泉,没有阅读,对于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是读的延续,读喜欢的文章或论著,必然有自己的心得感受,不写不足为快。然而,每个人的文笔水平都不可能像出书的著者一样,词不达意或者文藻堆砌是我的常态,有时不免令其他阅读这些文字的又感觉矫揉造作。
故而,写作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写出的文字,主要还是供自己阅读。自己阅读就要摆脱无病呻吟,而只留下真情实感,以咨多年以后能拾掇成集。有的人写作喜欢记事和抒情,写自己或者身边之人之事,如纯当私人日记而不公开,倒也无妨;而一旦即时写成就予以展示,未免使他人难堪,而使自己有树碑立传自我夸耀之嫌。有鉴于此,本公号之文字将尽量避免叙事抒情,而以分享读书体会为主。
古代稍有学问者,以死前辑录平生文章,死后能刻板刊印为荣,以作为后代体念先人的凭借。近日读《闲来笔潭》和《在峡江的转弯处》,作者在序言或后跋中均有提及此目的。如笔者也能在耄耋之年后,将本公号之文字拾掇成集,以飨后人,即达所愿。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4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聆听了李千金老师《圆圆的沙粒》,林慧琴老师的《微笑》,苏伟毅老师和施丽聪老师的讲座,感悟颇深,受益匪浅,获得思想启迪:
一、教师主导不可缺少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重难点精心备课,精心设问,把学生送进预定的圈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
三、创设“情境”,真切体验
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
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为了能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的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5
点击下方公益卡片,送乡村儿童一本好书!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通过这一次阅读课程的学习,我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书等着我去阅读,让我想要去探究和体会不同书籍带给自己的震撼,今后我还要去读更多的书!
《童书里的教育学》
作者:徐莉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在听徐莉老师的课程时,我读了《童书里的教育学》,我明白了低年龄段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否定、不是去压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父母的倾听和理解可以给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让我们成为孩子有情绪困扰时的求助对象。
《周易故事》
作者: 易中天 / 慕容引??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学习经典诵读课程阶段,我读了《周易故事》,明白了很多现代字的来历以及他们的演变历程。比如五行、八卦它们都是什么、它们中间有什么联系、它们是怎么相生相克的。虽然说读得不是很通透,但我相信如果今后多读多思考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技术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试永远是错,我感触颇深。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我记得有一次是课间活动时间,我在班里播放歌曲《孤勇者》,想着让学生放松一下,当时学生无比震惊,用很不可思议的语气说:“老师你也知道这首歌曲啊?”。所以说,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学生想的是什么,并让他们做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事情,就得知道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年龄特点是什么样的。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符合他们的年龄特性,比如说低年级学生对于图画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注意颜色的搭配,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动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自己的课堂不一样的感觉;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信息,从已知信息去理解要学习的内容,同时通过已知的信息联想可能还有什么信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地去阅读,而不是让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大胆的、大声地去阅读,大量地去阅读,去发现自己读不懂的、读不通的地方,有发现才会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同方式去读,在读的过程中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同的学龄段虽然说读的方式不一样,读的书籍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还是要鼓励学生把阅读放在重要的位置。
高效阅读课堂策略方法很多,设计主问题是一个较好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问题式教学是实现高效阅读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始阅读时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后,找代表进行分享,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尝试之后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地总结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去发现,去实践,去合作,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共同完成课堂中的每一项小任务,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的主场。
同时我有一个想法,希望新的学期学生们能够带到学校一盆绿植,平时让孩子们来照顾它们,可以注意植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给它们浇浇水,学生们在照顾它们的时候注意观察,并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这也是锻炼孩子们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对写作可能更感兴趣。另外在学生每天完成阅读打卡的前提下,每周完成两次阅读感悟写在自己的阅读记录本上,可以写写自己的发现,也可以写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因为读与写结合,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好处。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汲取了更多的营养。我一定会认真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实践,争取把老师们所讲所教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运用各位老师先进的理念,以率真的性格,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也会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努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文作者:河南省新密市政通路小学 王云洁
——end——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6
说到亲子阅读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往往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的。有时小孩并不喜欢阅读,自制力也不够,需要我们稍微强制一下,并要声情并茂的互动一下,提高他的积极性,从而使阅读变得更有趣,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渐渐地爱上阅读的。
最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年龄长大,孩子更喜欢看电视,对阅读的自觉性降低了,我觉得这与家长是否能坚持亲子阅读有很大关系,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在固定的时间里持之以恒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孩子是不可能培养出阅读习惯的。
为了尽快的让徐诚励喜欢上阅读我每天坚持陪小的在睡觉前读书,第一本书是从他最喜欢的赛尔号开始的,大家都说这种书应该让小的少看,一点好处都没有,可是我觉得只要肯看肯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接着慢慢的我们开始读一些少年读物,采用巧妙的引导方式如《海底两万里》从他读一段,我读一段。不过方法是因人而异,现在我家小的已经喜欢上的阅读了,每天睡前都会自觉的在床上看书半小时,自己享受阅读的乐趣了。
通过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带动识字量,从以前识字少之又少,到现在识字量多了好了。即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
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的过程,真是一次愉快的情感体验,家长们请加入亲子阅读的队伍中吧!让阅读净化孩子们的灵魂,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陪伴着宝贝们的茁壮成长。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7
听了一节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讲座,感触颇深。我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我们的对话教学,经常只是靠死教,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是使学生厌恶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信心。更别说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了。这样,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不敢开口说英语,考试不及格,甚至还有十几或二十几分的。结果是学生对学英语失去了信心。升入中学后,英语只会越来越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与中学英语的有机衔接。
针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对话教学可采用整体呈现法,把一篇对话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保持对话的连贯性、趣味性和逻辑性;分层教学法,把对话分为几个小段,逐步突破,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法,在对话教学时,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新单词或新句型,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突破难点以后,再进行整个的对话教学。
总之,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呈现方法,精彩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阅读能力,听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
利用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听力水平等各方面能力,与初中英语有机衔接。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篇8
在怀集丘红慧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听了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肇庆市端州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晓红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精彩讲座。我受益匪浅!杨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名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最令我难忘的是她自己不仅仅深入课堂听了两千多节课例,还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令我深感钦佩。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家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会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业精于勤。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内省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内省言行,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听了这个讲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阅读讲座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