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深入的思考会让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这是写心得体会的好处之一,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捡石头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总书记的讲话激励着广大扶贫干部坚定信念、顽强拼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正如合理膳食为强壮机体之基,扶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营养大餐”可是关键。
脱贫攻坚很累吧,快来碗“甜滋滋”的糖拌番茄。番茄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是减肥、促进代谢的好帮手,白糖中和了番茄的酸,只要吃一口就能感动到“嘤嘤嘤”。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这样写到:“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脱贫攻坚战已进入鏖战阶段,兵马战犹酣,今年的5月太阳格外炽热,扶贫干部带头顶烈日、冒着风雨、多次跋山涉水,扶贫工作是真累啊!但看着切实解决了收入这个“大问题”而开心溢于言表的的老百姓,扶贫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奋斗驱萧索,不负少年时,贫困户的信任就是扶贫干部在基层收获的“第一桶金”,这种“甜”如同糖拌番茄,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脱贫攻坚的路上,扶贫干部累并快乐着!
脱贫攻坚很苦吧,快来碗“辣乎乎”的水煮牛肉。肉真是神仙宝藏,尤其是牛肉,能做出治愈人心的食物,吃完这碗肉,就当吃掉所有坏情绪,接下来要开心地工作哦!雨果曾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公务员往往是群众眼中的“金钥匙”“铁饭碗”,但是脱贫工作遇到的各种“蛮横无理”“不干我事”“胡搅乱缠”又有谁知。这回,扶贫干部从脱贫攻坚“混战”中“突围”,把扶贫工作的苦当成“牛肉”入口,奔腾于血液,遇挫而更强。扶贫干部要激发时代力量,绽放青春光芒,带着“初心和使命”踏上扶贫工作的征程。时代向前,我辈向上,脱贫攻坚是扶贫干部永远的天空,再见,那个自怨自艾的我,脱贫攻坚的路上,扶贫干部苦并享受着!
脱贫攻坚很忙吧,快来碗“油滋滋”的脆皮炸鸡。油滋滋又酥脆的外皮,“平平无奇”的咀嚼声音透过耳膜,整个灵魂都舒爽了起来,再大口大口地灌上冰可乐,开心到原地爆炸啊!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挑战,这个夏天,全国各地扶贫干部们下接“地气”,在“防疫+脱贫”一线奔忙着,只为开对“药方”、拔掉“穷根”。刘同说过:“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扶贫干部要和脱贫攻坚赛跑,将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进行到底。根系深扎破岩中,不畏黄叶舞秋风,将赤诚青春之心,熔铸扶贫工作奋斗中,让脱贫攻坚为生命着色,人生逆旅,寻找“初心和使命”,再见,那个得过且过的自己,扶贫干部要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不负春光,争分夺秒。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篇2
让“石头开花”的扶贫干部们
时下,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正在热播中。该剧以扶贫干部代表为原型,生动还原了基层扶贫干部带领当地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每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里,都写满了扶贫干部的韧劲和闯劲;每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成功里,都蕴藏着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光荣与梦想。
17日首播的第一单元《青山不负人》,讲述的是安佳坪第一书记吴非飞和康吉沟村第一书记秦楠到穷乡村的扶贫故事。他们一手抓“绿水金山”,一手抓“金山银山”,打造出从“生态优势”到“发展优势”的脱贫奔小康模式,或许可以给我们顺利完成扶贫“硬任务”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考。
石头开花,需要激活创新“大细胞”。为了带领乡村脱贫致富,吴非飞和秦楠相互扶持,不走寻常路,成功用创新的“1+1>2”的模式推广打造品牌“富硒茶”,为乡亲们寻到了脱贫致富的“金矿”。作为基层扶贫干部,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首创精神”,时刻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性,善于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注重精准发力,主动汲取新知识、主动接受新事物,掀起扶贫攻坚的“头脑风暴”,用一个“金点子”催生一条“新路子”,真正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格局”。
石头开花,需要激励发展“大产业”。吴非飞深知,“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为此,他一边积极“走出去”联系茶商找销路,一边“动起来”鼓励村民参加合作社,努力建设起长远的“造血项目”,真正让乡亲们“鼓腰包”,让日子“有盼头”。在基层扶贫工作中,我们也一定不能满足“小打小闹”,给乡亲们“挣个零花”,而是要通力研判、整体规划,衔接好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搭上“互联网+”发展东风,利用特色产业扶贫、文化旅游扶贫、电商带货扶贫等新业态方式,实现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成体系的“新变革”。
石头开花,需要激发村民“大合力”。吴非飞的扶贫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本来一腔热情,却换来了村民的“唱衰”。大家在暗访考核中给他“差评”,“大反派”曹金贵又处处跟他对着干,鼓动乡亲们不卖茶叶给他,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脱贫攻坚,关键在“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以吴非飞为参照,积极学习取经,一手抓“扶志”,一手抓“扶智”,努力激发群众凝聚力、向心力和内生动力,带动村民干事创业,让村民过上体面的生活,真正绘就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新蓝图”。
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脱贫工作越深入,面临的困难也就越险阻。愿每个扶贫干部都能负芒披苇、点石成金,让大山的石头里也能开出似锦繁花、如歌芳华。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篇3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丝毫退路和弹性。攻克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派出扶贫战场上的“硬骨干”,以“硬碰硬”,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作为一线扶贫干部,要始终保持定力、一鼓作气,要只争朝夕、紧抓快干,确保按时间节点实现既定目标。
一是要做好脱贫攻坚一线“勤务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能够高质量完成,关键依靠干部队伍。一些地方随着贫困人口的脱贫、贫困县摘帽,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面对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要善用“庖丁解牛”式干部,对扶贫政策和业务掌握透彻,懂得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调动广大扶贫干部的积极性,为他们击鼓打气,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真正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奋力一搏的干劲、无可退路的决心,为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凝聚强大合力。
二是要选好脱贫攻坚一线“指战员”。克服疫情影响实现困难群体增收、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难题,就需要“思想上绷得紧、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指战员”,扎扎实实为农村服务,帮农民破难题。不仅自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能帮他们撸起袖子使劲干,切实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农村不仅需要扶贫政策烂熟于心的干部,还需要产业发展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队伍”碰碎难啃的“硬骨头”,保证脱贫成效的高质量,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一线“评估员”。当前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考核评估是各地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的“试金石”,督导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用好一支“内行”的督导检查队伍,及时在扶贫一线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意见,在有限的时间内补短板、强弱项,彻底拔除“穷根”。督导检查、考核评估是一项技术活儿,要妥善安排脱贫“督导官”,坚决防止“外行人做内行事”,剩余的攻坚拔寨时间不容许我们进行所谓的“销号整改”,要以一针见血、铁面无私的狠劲击溃“硬骨头”,干出一番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现在,到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候了,到了把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的时候了!要坚定信心、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补短强弱,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篇4
到2020年底前,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为实现这一伟大庄严承诺,各级各部门积极向贫困宣战,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2017年由单位选派,我投身到了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普安镇崩寨村脱贫攻坚战役中,2018年转战到九阡镇九阡村。初到自己所包保的村,一眼望去,村寨是一片荒凉,许多老木屋破烂不堪、透风漏雨,路面满地污泥,垃圾成堆,村容村貌给人的感觉是贫困十分明显。
我们深入所包保的贫困户,与他们交谈了解情况,多数村民用猜疑的眼神看待我们这些扶贫干部。从他们眼神中,我知道这是对我们干部的不信任,充满了疑虑。即便如此,我和身边的战友每次入户,都耐心开导,用纯朴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知道精准扶贫的真实内涵,感受我们的真诚。人心都是肉长的,在如同一家人般的亲情感化下,慢慢地,村民开始接受了我们。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与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兄弟。每次入户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他们有的心里话都喜欢跟我们诉说,如想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就业等问题,都希望听听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帮着出点子、谋思路。相处的时间长了,我们发觉村民的思想意识在不断提高,对扶贫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干事创业的劲头上来了。以前那种懒惰、等靠要、得过且过的思想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找好发展之路、致富之路,每个家庭都在谋划美好未来的幸福生活。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扶贫先扶智,志智双扶”,对一个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来说,是多么重要。
随着国家对脱贫攻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惠民政策越来越好,以及驻村工作队员的用心、用情,村民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外出务工开拓了新视野,吸收到外界的新理念,精气神焕发。
今天,我们的新农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入村入户柏油马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村前一排排的大棚,里面全是绿油油的瓜果蔬菜。村后山坡的周围是郁郁葱葱小森林,中间镶嵌着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特色茶园。在初春清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显得那么娇艳嫩绿。村旁潺潺的小桥流水,村前池塘里的鱼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欢快地跳跃……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村民家中通了网络,村民把自己种植的无污染绿色蔬菜水果挂在了网上,把自家农产品销售到长三角、珠三角。村里多了很多小轿车,外出油门一踩随即可到,十分便利,现在我们的新农村已成为城市人周末休闲度假郊游的好去处。在深入推进“村社合一”改革下,村民都加入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成了新的合作社社员。一切的一切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史无前例的变化归于国家的强大,归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归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凝聚了这一代伟人的智慧和力量。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篇5
读了《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以后,我懂得了:如果让生命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拥有愿望,人生才会绚丽!首先自我要有愿望,没了愿望就没有奇迹。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叫希瓦勒的乡村邮递员,在山路上被石头绊倒,那块石头很奇特,他把它拾了起来,放在邮包里,村里人看见了,觉得这是个不小的负担,好意的劝他把它扔掉。可是他却不肯。回到家,他想,用这些石头建造一座城堡多美啊!于是,他看见美丽而奇特的石头就拣。二十多年后,出现了一座很美的城堡,这是希瓦勒建造的。
故事中的希瓦勒有着梦想,有着持之以恒、不放弃的精神。有一句话刻在城堡出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明白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这就是绊倒希瓦勒的第一块石头。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的平时。以往,我有一个长大成为音乐家的梦想,妈妈说:“想成为音乐家,首先要学会弹琴。”我就开始练琴,可练了几天,我就不想练了,因为每次练琴都要坚持好姿势,并且要弹对,没弹对要重弹,就是弹对了也要认认真真地重弹好几次,天天如此很是枯燥,我很不耐烦。于是,我再也不想练琴了。以前,邻居露露姐姐连弹琴的姿势都不正确,可我没学琴了,她还在学。慢慢的一年过去了,她弹的琴声是那样的优美,我此刻有点后悔了。我想,学习也是这样,假如我不认真学习,半途而废,成绩肯定不会好。我必须要努力,争取拿第一。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呀!首先自我要有愿望,没了愿望就没有奇迹。然后,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还要专注,要有毅力,仅有这样,才能创造奇迹!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篇6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会怎样样呢?它肯定会向这个愿望努力,坚持不懈。
有一位叫薛瓦乐的人,他是一名邮差,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些很奇怪的石头,便想拿回家搭城堡。他不顾别人的嘲笑,白天送信,晚上捡石头搭石塔。之后,他老了,石塔也搭好了,就连毕家索也来观看了。
这个石塔便是此刻法国最著名的景点,邮差薛瓦乐之堡。最终使薛瓦乐这样坚持不懈搭成石塔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梦想的追求。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有一颗追求梦想的心。
可是我却和他不一样,我并没有追求梦想,反而放弃了梦想。
以前,我一向对跳舞很感兴趣,一向很期望能上台去表演,在六一儿童节的晚会上,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我高兴极了。妈妈见我对舞蹈这么感兴趣,便给我报了一个舞蹈班。
第一天去的时候我是跳得最好的,之后的几天也是一样。当要教很难动作的时候,我退缩了,我发觉以前太骄傲了,此刻我和她们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我有很多动作都不会,前几次是很简单的动作,我才做得很好。当教师过来让我劈叉的时候,我痛得都忍不住了。于是那天我一回到家,便和妈妈说:“我不想上了,我不喜欢跳舞了,我要放弃它。”妈妈说:“这不是你的梦想吗?你不是很喜欢跳舞的,怎样能够说放弃就放弃呢?”“我不想学了,就是不想学了。”我生气地说。妈妈见我态度坚决便给我放弃了舞蹈班。
此刻想起这件事来,我的心中无比的后悔,要是当时坚持下去就好了,那是我的梦想和愿望,仅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就像那篇文章中的邮差,他就是因为为自我的梦想去奋斗,去追求,去坚持不懈,所以才会取得成功。最终我要告诉大家:不要像我一样为了一点小事而放弃梦想,要坚持梦想,心中的愿望才会成功。
捡石头的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