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推荐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认真反思,我们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教学反思的写作,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理解吧,完成教学反思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批评能力,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推荐7篇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1

本单元教材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会用字母表示数、常用的运算规律、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简单的方程,会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通过猜数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新的了解:设未知数。并自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而发现方程并非已学的简单方程。在教师引导下,先运用加减等式性质求出“ax=c”,再运用乘除等式性质求出未知数。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种等式性质的综合运用方法。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2种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教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

1、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应该由教师给予的知识性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简化解方程的过程,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

2、同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复杂的方程时,在“2x”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角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3、在处理“2x”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2x”作为一个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加数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学生运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一个蜕变。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接受。2、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3、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2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面对低年级教材,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在美术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非常重要。

本课是二年级教材中一节造型与表现的类型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想象力。

一、“线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伴着不同动感的音乐,学生随意画一条线,音乐停后,师生欣赏自己的作品————看上去乱乱的线条,彼此谈感受,孩子们兴奋不已,不知从和谈起,我告诉他们我能将这乱乱的线变成美丽的画面,顿时,孩子们的兴趣十足……我的课开始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活跃,效果很好。

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添加形象,使画面生动有趣。在画过线条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呢?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很好。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3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游戏的活动中,了解线条的变化,并根据随意变化的形状进行观察想象,添画出各种具体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及抽象的形象。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此课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往往不敢在作业纸上下笔。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在讲解游戏规则的同时,自己首先在黑板上闭上眼睛用一条线,画了直、曲、折等变化且又连贯画满画面的大小不等的随意形。学生们在下面一边看一边窃窃私语,弄不清楚老师所画何物。有大胆的学生问:“老师我们今天是不是要乱画?”也有的学生一边看一边说:“老师这个画的像个人,哪个形状像条鱼等等。”等画完以后,我就告诉同学们这是绘画游戏的一部分。接着,本人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首先出示已学习过的直线、曲线、折线让学生辨认回答分别都是什么线,(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接着出示三幅构图,

一是画面线条过于简单的画面;

二是线条较密较复杂的画面;

三是线条疏密适中的画面。

分别找学生回答哪幅构图较为恰当,并请他们分别说出理由。经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后,本人指出较为恰当的构图并分别说明了原因(线条的疏密有变化)。接着,又出示了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看到它能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回答:像切好的西瓜、雨伞、帽子、蘑菇、铅笔头、尖顶房、火箭、鱼等等。再出示一个上下左右不同方向摆放的简单而又不规则的形状,让学生们去联想生活中的东西,同学们又都讲出了他们各自心中的图像,我此时告诉学生当一个图形由于其方向的改变,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然后,本人请学生们将注意力转到刚才我在黑板上画的“抽象画”,并请他们从中找出生活中的图像。通过前面的引导、启发,学生们现在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完成本课的作业,本人接着出示了其他学生的作业让他们欣赏,并结合画面讲解一些有关涂色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只等发纸让他们画了。我提出了本课的作业目的及要求,并且短时间内将作业纸发给了他们。学生们拿到纸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沉浸在绘画游戏当中,但也有个别胆子小的学生不敢画,我就让其闭上眼睛拿着笔在纸上大胆地画。在本人的鼓励下,他们也都完成了线条构成。完成线条构成以后,关键的是要从中寻找出具像的图形来。有少数学生说他画的看不出像什么东西。于是,我就让他们将纸变换不同的方向再仔细观察。这时,他可能就会说他看出了什么啦。待学生将完成的作业交上来,你会发现每张画面各不相同,幅幅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并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绘画游戏》是二年级教材中“造型与表现”领域内的一节课,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根据对本课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通过简单的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线条上,随后在欣赏画家米罗的作品时学生就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画家画面中由线条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上,由此对这种类似游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怎样才能像画家米罗一样做绘画游戏呢?在学习绘画方法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教材中作品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总结出绘画步骤。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我通过设置“怎样画线条会更适合添画?如何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想象?怎样涂色会使添画的内容更加突出?”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比分析学生作品,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能力。

最后,学生在自己绘画时能够合理用线条对画面进行分割,而且想象力丰富有创意,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也特别满意,这节课我感受到大部分同学都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

作为教师在这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参与到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分享了美术的快乐。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关注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

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能说完儿歌,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幼儿两两分组玩游戏的时候。但是,有几个孩子怎么都不能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感觉他们好像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为了和老师玩游戏,故意发出声音。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5

“助跑跨跳”是幼儿园大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以往我们都是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幼儿既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又对单调的练习不感兴趣,所以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目标,我班尝试设计并开展了以学习“助跑跨跳”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学做解放军”情景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播放背景音乐《小号手》――用雄壮有力的音乐和模仿动作激发幼儿学做解放军的积极性。来到户外,我告诉孩子们玩学做解放军游戏,并发给他们一颗红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感。随着节奏鲜明、雄壮有力的《小号手》音乐,孩子们自然地挺起胸脯抬起头,精神抖擞地排好队伍,开始了准备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带领孩子们学着解放军的样子雄赳赳、气昂昂地练习分队走,按口令做敬礼、吹号、射击、投弹等动作。情境逼真,具有鲜明特点的准备活动,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跨战壕运子弹”――让孩子在体验中领会动作要领我以班长的身份给“战士们”布置了“跨战壕运子弹”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跨两道“战壕”,为了保证成功地将“子弹”运回,我让“战士们”自选分成两组,尝试跨两种“战壕”。孩子们一听跨“战壕”,都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的任务刚布置完,他们就分组进行了尝试。助跑跨跳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用力蹬地,向前迈腿,这是我们在备课和亲身体验中摸索出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自己感受到这一点,我用缠上绿色皱纹纸的松紧带设置了两条宽窄不同的“战壕”(一条是60厘米,另一条是75厘米)。

在初次尝试中,跨窄“战壕”的孩子多是对跨跳信心不足或能力弱的`孩子,但由于“战壕”比较窄,他们跨起来比较容易;跨宽“战壕”的孩子们因为能力强,跨起来也没有感到太困难。为了让他们充分体验跨越宽窄不同的“战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练习时我将这两组幼儿调换了一下。这样一来,一些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难。这时,我就鼓励他们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不怕困难。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孩子们鼓足了勇气站到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就向“战壕”飞快地奔去。蹬地、起跳、迈腿,嘿!真棒,多数“小战士”都跳过去了。

在试跳两次以后,我及时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跳过去的,跳宽的和跳窄的有什么不同。他们总结了经验,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交流时,成功跨过“战壕”的孩子们表现得既兴奋又自豪。那些没有跳过去的孩子听了别人的经验也受到了启发,有的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但是,再次试跳时,仍然有几个孩子跳不过去。于是,我又引导他们观察同伴的动作,分析跳不过去的原因。孩子们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小朋友之所以跳不过去,有的是因为离“战壕”距离相差很远就起跳,有的是因为跑得慢,缺乏冲劲儿,有的是因为没迈腿。在同伴的帮助下,这几个孩子经过总结经验,终于勇敢地跳过了“战壕”。几次尝试之后,幼儿自己得出了结论: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宽的要使劲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轻轻一迈步,跨宽的要迈大步。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6人一组自由组合,分成4队进行“运子弹”的比赛。比赛开始了,听到口令后,“小战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跨过“战壕”,阵地上的“小战士”在不停地为自己的“战友”加油,场面非常热烈。可是,因为孩子们求胜心切,有的顾不上用力蹬地迈腿跨跳就掉进了“战壕”,影响了动作的完成。于是,我引导幼儿重新调整了规则。新的规则规定,掉进“战壕”的战士所运的“子弹”不算数。这样一来,孩子们将注意力转向了跨越“战壕”的动作,使游戏真正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6

?游戏公平》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游戏的公平性,能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并会设计简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我力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到“玩数学,做数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游戏”公平,需要呈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游戏的趣味性需要精心设置,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的活泼生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以不公平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公平的必要性;探究新知部分,老师把教材上的“谁先下”的引入直接改成下棋,开放的动物棋游戏,让学生自己定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公平性,再根据笑笑的不公平游戏规则,让学生感知游戏公平的重要性,最后,请学生修改笑笑的游戏规则,激活学生思维,进一步感知游戏的公平性。整个过程以动物棋游戏为主线,让学生真实地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等可能性(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我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自主选择方法玩游戏,并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一方面要让学生玩得尽兴,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把游戏的公平性原则清楚的表述出来,最后,通过玩不公平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制作公平的游戏规则,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公平”,需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本节课中,我一方面故意制造矛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迫于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的玩,教材上是提出一个“谁先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解决,在猜测难验证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学生分小组抛硬币、投骰子,并进行统计,而我考虑到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因此,在设计时就把重点放在下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学生既可以充分地玩,又能在玩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由于这节课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所以老师看上去上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比较愉快。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的不足,如:

(1)引入时的气氛不够热烈,活动前交待不是很清楚。

(2)在联系生活时,老师引导的语言不够具体,导致学生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时有点含糊不清。

(3)展示学生作品时,时间还可以把握得更好一些,如果能留出一分钟时间来给学生谈感受,讲收获,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活动,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他们喜欢玩科学小游戏的兴趣。

3、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玩“悄悄话”游戏的经验。

2、空心传声筒、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记录单一张。

活动过程:

(―)幼儿玩纸筒。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筒)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自由玩纸筒。

3、幼儿交流游戏玩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大胆表述)

(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

启发幼儿玩“悄悄话”游戏并交代要求:我们用纸筒的一头对准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筒轻轻地说一句话。

(1)师生互动玩“悄悄话”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玩“悄悄话”游戏。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告诉大家。

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个纸筒可以传声音,我们就给这个纸筒取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幼儿与客人老师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1、幼儿与客人老师游戏。

老师出示实心的传声筒:这个传声筒也想玩游戏,这次跟谁玩呢?后面有许多的客人老师也想玩悄悄话的游戏,我们每人拿一个黄色的传声筒,用刚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师玩一玩。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并总结。

师:客人老师听清楚悄悄话了吗?小朋友听清楚了吗?为什么这次听不清楚呢?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发现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尝试记录

师: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空心的传声筒声音清楚,我们怎样记录?实心的传声筒声音不清楚,我们怎样记录?

(四)与客人老师再次游戏,结束活动。

师:客人老师想很清楚的听到悄悄话,小朋友该选怎样的传声筒去跟她们做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推荐7篇相关文章:

教师考后教学反思7篇

15的认识教学反思模板7篇

龙的教学反思参考7篇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总结7篇

中班的我教学反思7篇

龙的教学反思最新7篇

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7篇

描写人物一组教学反思7篇

教师考后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中班的我教学反思优质7篇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