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分数教学反思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老师们首先需要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写的书面文体,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假分数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假分数教学反思6篇

假分数教学反思篇1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当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各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以后,该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这些分数进行分类呢?让学生合作探究,然后依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自己得出应用的判断和结论。再引导学生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较,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新课的始终都十分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第一,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出各个图中的涂色部分。第二,分一分。根据分数分子、分母的大小进行分类。第三,找一找。数形结合,直观地找出比1小的分数、比1大或等于1的分数。第四,说一说.把自己这样找的依据表述出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第五,归纳特征。

3、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学习,思维会更活跃,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怎样想就怎样说,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释疑,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假分数教学反思篇2

课前预习,所有学生都能根据真、假分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对分数正确进行分类。但请学生用假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或在数据上表示带分数则比较困难。

针对这一现状,我对例2的教案进行了改动。在教具方面,原先准备用挂图教学,但考虑到挂图一次性呈现所有图案,不便于学生感受到一个圆是单位“1”,最后改为用自制圆片作教具逐一展示。在教学设计方面,原先准备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现在,学生是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三个假分数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幅图,针对学生的困惑“为什么这幅图不能用7/8来表示”质疑,使其明确单位“1”,并且掌握假分数7/4的含义。从第三幅图学生独立完成情况来看,这样的改动是成功的。

做一做第2题也是练习中的难点,需要老师辅导学生完成。在这里,我是这样指导的:我们把从0到1的线段长度看作单位“1”,请大家仔细观察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请大家把1/6、6/6、7/6、13/6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指名板书,集体订正时问“为什么13/6在直线的这个点?”1/3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份是多长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请同学们将1/3、3/3、5/3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为什么3/3和6/6在同一个点上?

问:请大家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师:我们将分数与1进行比较共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另一类是假分数,假分数等于1或者大于1。

这样分层练习,由易(分母是6的分数)到难(分母是3的分数),最后通过观察对比,对分数进行分类,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

学生质疑:最小的`真分数为什么是1/n,而不是0/n?

整数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的分数和分子是0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我们课本上所定义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是不一样的。这两类特殊的分数是不能用课本上所说的分数的意义去解释的,它是靠分数的补充定义来说明的。有些老师认为0/12不是分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分数的补充定义。再者,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说明0/12是分数。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1页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0。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0。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就是a ÷ b = a / b (b≠0)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可以为0,这时表示成分数就是分子是0的分数,例如:0÷12 = 0/12,所以0/12是分数。第二:0/12是什么分数?上海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师手册》第90页说:“在分数的原始定义中,没有包含分子为0的情况,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类推出0÷ a = 0 / a(a≠0),所以补充规定:0/a = 0 ( a≠0),并称之为零分数。在小学里,对零分数一般不作专门介绍,它在分数减法运算中自然出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分子是0的分数(比如0/12)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们叫作零分数,这种分数一般不独立出现,多出现在分数减法计算的过程中。

假分数教学反思篇3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课,是继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后的一节关于分数知识的延伸课。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学生明确了分数就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真分数和假分数虽然在分数的意义上是一致的,但是假分数在意义的理解上却是对原来分数意义的一次飞跃。假分数的意义理解在本节课上应该是一个难点,相对于以前真分数的意义学生根深蒂固,但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得时候怎么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所以,这节课既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又是对原来分数理解的一次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内容,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了基础。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然后依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最后通过观察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分数,引导学生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较,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遗憾的是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拖堂了,我想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一开始,提问分数的意义处就冷场了,主要是昨天没有上课,是前天学的内容,学生遗忘了。

2、在教学5个的地方,引导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拓展的比较多,花的时间也比较多。

3、在数轴上表示分数,把真分数、假分数与1比较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扎实,所花的时间也比较多。

还可能在设计、语言、课堂处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假分数教学反思篇4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分数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的理解分数的概念,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分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涂色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形成一个表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述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自己的预设,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比如在做数轴题的时候,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上完课后想一想自己备课的时候孩子存在漏洞的,备课不是很全面。

今后在教学中,努力克服不足,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假分数教学反思篇5

教学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这个内容,我自认为还是很成功的。

成功之一是我在教学中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现实的情境。首先我问学生学习了假分数,你对假分数有哪些了解?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探究作好了情境准备;学生举例说明假分数,我在黑板上顺势就把假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子是分母倍数,一类分子不是分母倍数,师:你能把第一组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因为有了前面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学生很快便解决了问题。师:说一说,这些假分数为什么能化成整数?看一下第二组的分数能化成整数吗?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第一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是由于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而第二组的假分数分子分母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无法化成整数。师:这类假分数我们可以化成什么形式的'数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生在疑惑、焦虑、盼望、猜想中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此时师并没有简单的告知,而是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情境,让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让生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从课本中去思考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验证,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学得很是轻松,重点、难点在无形中转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

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才感到轻松、现实,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才浓厚,投入学习才有激情,才能热情参与学习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趋于平等地位,才能步入正常的轨道。现实的情境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埋下了伏笔,为学生深层次研究学习内容起到了桥梁作用,只要教者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这样的情境会随处随时可见的。

成功之二是本节课我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来上,将新授部分围绕复习导入的内容展开,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我帮助学生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将假分数作好记号,便于接下来的观察。接着我让学生将这些假分数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一个班中只出现了一种分类方法:将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为一类,分子大于分母的分为另一类。另一个班中还出现了另一种分类方法:将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为一类,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分为另一类,这是第一环节。第二环节教学将假分数转化成整数。顺着学生刚才的分类。我问:“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大部分学生只想到3/3,9/9,个别同学还想到了16/8,28/7。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得出的结论“分子除以分母”。第三环节教学将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这一环节,我借助数轴,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理解自己尝试把7/5,11/6,10/8化成带分数(整数部分都是1),并交流想法。然后让学生尝试把11/4化成带分数,并交流想法。好多学生已经想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这一方法。第四环节,练习巩固。重点是练习九第5题: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分数是1、2、3、4……的假分数,1=( ),1=( )/2,2=( )/3,3=( )/4。第五环节,加强拓展内容,最后一题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整节课的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学得比较好,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也让我倍受鼓舞!

假分数教学反思篇6

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把对话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对话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这节课我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八戒分西瓜)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边讲故事边让学生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把专心听故事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再找出分数后,联系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说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重点讲解5/4)。

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上面找到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在我设置的一个个障碍中自主探究真、假分数,不仅获得新知,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汇报中,我适时引导揭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和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

一,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本节课我做到了。然而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别本末倒置。

二,要有实践空间。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应让观众有一定的想像空间。同理,在对话研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三,从“独白”走向“对话”。本堂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很好的解决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

假分数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

大班年教学反思参考6篇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6篇

0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6篇

0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6篇

擦黑板教学反思6篇

长方形面积教学反思6篇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6篇

中班《我》教学反思模板6篇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模板6篇

致大海教学反思6篇

假分数教学反思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