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应用的教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实,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未成年保护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未成年保护教案篇1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重点解决问题: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三、授课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你自己有什么权利吗?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与要遵守的义务。
(二)举手发言,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法律知识问答
看看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多少?
1.(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几章?分别为? 一共8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四、今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二)、 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守则》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五、班主任总结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位同学能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努力使自己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未成年保护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 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 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情景二:
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
2,做一做:
1.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b.禁止进入 c.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2.李某身患残疾,赵某就拿他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并给他起绰号。赵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c)。
a隐私权b荣誉权c人格尊严
3.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是侵犯公民的(c)。
a.肖像权 b.隐私权 c.生命健康权
4、不满(c)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a、十四 b、十二 c、十 d、十六
5、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处( b )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6、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治安处罚法第( c )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a、二十四条 b、三十四条 c、四十三条 d、五十四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c)行走。
a、左边 b、右边 c、路边
8、《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b)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a、十四周岁 b、十六周岁 c、十八周岁
9、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 c )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a、三个月 b、二个月 c、十二个月 d、六个月
1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a )。
A.我国法律的规定; B.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这种规定; C.国务院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小红很喜欢上网,也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可是小红的下列做法中,哪些是不对的呢?(abcd)
a.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告诉网友
b.自己一个人出去见网友
c.告诉网友爸妈的具体工作单位和电话
d.爸妈不在家的时候约网友来家里玩
2、下列哪些行为被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禁止?(abc) a.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b.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c.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d.旷课
3、下列哪些行为违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abd) a.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网吧吸引小学生和中学生上网玩游戏
b.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卡拉ok歌舞厅,并且声明学生光临可以给予优惠
c.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快餐店,方便学生就餐
d.某小商贩在学校附近向学生出售日本暴力打斗连环画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列哪项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bcd)
a.盗窃 b.放火c.爆炸d.抢劫
三、判断题
1、对精神病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吗?
(对)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
3、醉酒的人犯罪,可比照精神病人犯罪而从轻或减轻处罚。
(错)
4、对精神病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吗?
(对)
5、醉酒的人犯罪,可比照精神病人犯罪而从轻或减轻处罚。
(错)
6、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
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对)
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堂小结:
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未成年保护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重点:使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难点:提高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依法自我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对于身边的不法侵害往往难以认识,即使有所认识,也因自身处于弱势地位而难以保护。因此需要通过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为学生健康成长筑起第一道防线,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设计思路:
1、活动导入:我说我“家”
(课前准备小时侯的全家福照片)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由此引出“家庭保护”。
2、七嘴八舌:
学生讨论:(1)父母教给了我们什么?
(2)除父母外,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监护人?
(3)列举身边的事例,说明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3、阅读空间:
学生阅读“信息平台”的内容,了解家庭保护的主要内容。
4、诊断室:
多媒体出示尹某案例。
讨论:尹某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1)家庭保护不仅是未成年人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义务和法律的规定。
(2)家庭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第一道防线。
5、我说我“校”
(1)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在学校里可以享有哪些权利?
(2)为了维护我们的权利,学校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学生阅读“信息平台”内容)
(3)列举学校保护对我们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身边的具体事例。
引导学习认识:青少年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保护。
承转:在校园内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呈现。
6、你争我辩: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86页材料。
正方:学校做法是合法的。
反方:学校做法是不合法的。
由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以自愿举手的方式组成正反方,进行自由辩论赛。
要求:(1)每方推荐4位辩手,其他同学组成智囊团;(2)辩论双方从多角度寻找充足的理由力求驳倒对方;(3)每方最后都要做陈述总结。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
7、献计献策: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建议卡,学生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向学校领导、老师提几条好的建议。选择较好的进行交流,然后总结。(较好的建议卡可由班长转交学校领导、有关老师)
8、课堂小结: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两道防线。
未成年保护教案篇4
班会班级:
14建筑高技班会地点:教学楼603教室班会时间:20xx年5月12日
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提出班会主题:
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学习t;未年人保护法>》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与我们自己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5、什么是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6、《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7、《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8、《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组织及个人非法招用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
10、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
(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4)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5)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6)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四、班主任总结
1、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生守则》具体地告诉我们同学怎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学们应该经常对照《学生守则》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同学们都能够按照《学生守则》来做,那么同学们隔违法犯罪就一定很远很远的。
2、慎重交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不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原因之一就是交友不慎,在所谓的“哥们”“朋友”的一步步带领下使他们不知不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擦亮眼睛,寻找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朋友,多结交道德品质高尚的同学。
3、三思而后行。常为一句话,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互不相让,最终酿成悲剧。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发性强充分说明了他们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想想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后果,又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承担责任的。
4、正确地使用网络。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高信息的快捷方式,但同时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的确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犯罪现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同学要正确地使用网络。我认为《全国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说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上网时能够做到以下几点: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最底线,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人人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未成年保护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 ? ? ? ? ?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教案: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揭示主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
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未成年保护教案篇6
主题班会:
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在欢快的音乐中班长报告本次活动的意义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班会,再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我宣布,四年级二班年级《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必答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一组一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全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未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下列原则:
(1)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抢答题:
1、什么是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方面做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3 、《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4、 《未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组织及个人非法招用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
6、《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教育法共有十章、84条
7、义条教育法是何时分布和施行的?
7、一起施行。
8、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除教育批评外,对监护人或招用人并处罚,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未成年保护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