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详细的教案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进度的拖延,确保课堂高效进行,教案中的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1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随机表扬:(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2.师:如果你看见你的同桌作业字写的不工整,但是他已经慢慢有了进步,一天比一天好了,你会怎么评价他呢?(生交流)
3.师:想不想小动物们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评价同伴的吗?(想)那就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吧!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完后告诉老师片里的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反馈(小动物们是互相称赞的)
师:同学们想给这个动画片取个名字吗?
生反馈,师随机板书:称赞
你们知道称赞还可以说是什么吗?(表扬、赞扬)对,称赞也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赞扬、表扬,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个词;
指名读、齐读“称赞”。
师:同学们才把动画片看了一遍可能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那么在学习之前能说说你想通过学习知道些什么吗?(生质疑)老师相信待会儿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一定会了解更多,小动物也一定会给你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好每一句话。
2.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一段在小组里朗读,其他组员觉得他读得好的,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
3.请一小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边思考: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评议朗读:你可以称赞一下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缺点。
4.听了他们的读,你们明白是谁称赞谁了吗?(生答)板书
(二)1、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划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句子。
2、指名读称赞的句子,师出示句子:
(1)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2)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通常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高兴,赞扬)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注意要让别人听了你的称赞能感觉到快乐。
指名读(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也许你有不同的读法呢)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两大组分角色读句子,加上动作。
(三)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作用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7—9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语句。同位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师课件出示句子:(1)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自豪,高兴)
(2)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高兴,快乐)
师:谁来说说小獾和小刺猬在得到称赞前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小獾在得到称赞前连小板凳都做不好,得到称赞后会做小椅子了;小刺猬摘了一天的苹果已经很累了,但是在得到称赞后他不但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快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四)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小獾的话: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自由读这句话再指名读
师: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先同位交流,再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质疑,(泄气,自信)
指导学生看书上第一幅图上小獾做的凳子,做的怎么样?(粗糙,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对,当小獾怎么也做不好时,他灰心了不想做了,这就是泄气了,懂了吗?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出示称赞的话)引读:这时小刺猬说——
(五)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想想再说(生交流)
师:试想一下,如果开始小刺猬看到粗糙的凳子是嘲笑他,那小獾会怎样呢?(学生交流)
师:是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看到他的优点称赞他、鼓励他,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出示课件句子)它能——带给我们自信,带给我们成功,带给我们快乐。(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你体会过称赞带给你们的快乐了吗?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谁来说说你平时得到过哪些称赞?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但是在我们得到别人称赞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你们能做到吗?谁能现在就试试?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四、配乐朗读
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对,这两个小动物之间那种互相鼓
励、互相关心的温暖深深感染了我们,想不想象老师那样配乐再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感动的。
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五、角色表演
六、板书设计
称赞
小刺猬——小獾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顿、忽、然、岸、身、湿、吗、呆”8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了解“水循环”的自然常识,培养发现问题,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了解小动物时怎样得到知识的。
难点:了解“水循环”的自然常识。
教学准备:
幻灯、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激发兴趣,学会思考。
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
一、直接板书课题:
14 水从哪里来
1、指名读,齐读
2、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小动物们在寻找什么?
有哪些动物在寻找?
三、再读课文
要求;(幻灯)
1、注意读书的姿势;
2、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数读,不唱读,不跳读。
3、画记生字新词,并在生字表上注音。
四、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幻灯)
dùn hū rán àn shēn shī ma dāi
顿 忽 然 岸 身 湿 吗 呆
xióng ne ma hú lí gū dōng bei
熊 呢 吗 狐 狸 咕 咚 呗
(1)谁会读,指名带读;指导朗读课文;
(2)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2、看书读课文
(1)指导读句;
a 、他忽然想:小溪的水这么流着,如果有一天流完了,那可怎么办呢?
b、告诉你们吧,水变成水汽,飞到天上去了,水汽变成云,云变成雨点儿,又落了下来------你们想,雨会下完吗?
(2)谁来读自然段,指谁名读,评议(你觉得什么地方读得好)
(3)小组自由读课文;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提出不懂的词
湿透 领着 呆住
4、齐读全文。
五、作业:
回家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理解
突破难点
揭示中心
一、复习:
读一读:
一顿、忽然、爬上岸、全身、湿透、吗、呆住、小熊、呢、嘛、狐狸、咕咚、呗
二、理解课文
1、思考:小动物们在寻找什么?
有哪些动物在寻找?
2、讨论思考题:
(1)有哪些动物在寻找?
(小熊、小鹿、山羊)
(2)他们为什么要寻找,怎样寻找的?
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
(3)山羊为什么不笑了?
3、狐狸是怎样做的?
(1)(幻灯)
狐狸听完他们的话,咕咚一声跳进小溪里,然后爬上岸来,抖抖身子,趴在草地上不动了。
读,找出动词
(2)狐狸身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小动物们是怎样说的?
分角色朗读
(3)狐狸是怎样回答的?
重点
告诉你们吧,水变成水汽,飞到天上去了,水汽变成云,云变成雨点儿,又落了下来------你们想,雨会下完吗?
板书:(理解)
云
水汽 雨
水
4、小动物们找到答案了吗?
老师小结
5、这些小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动物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追求真理
你发现过什么问题?最后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
三、跟录音朗读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总板书:
14 水从哪里来
云
水汽雨
水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指导书写
一、读课文。
xióng ne ma húú lí gū dōng bei
熊 呢 吗 狐 狸 咕 咚 呗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
dùn hū rán àn shēn shī ma dāi
顿 忽 然 岸 身 湿 吗 呆
2、归类学生字
左右结构:顿湿吗
上下结构:忽然岸呆
独体结构:身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身——
然——
岸——
顿——
4、理解字意:组词
顿:一顿、停顿、顿足、顿时
忽:忽然、忽视、忽略、忽高忽低
然:然后、忽然、虽然、然而、既然
岸:岸边、上岸、靠岸、岸上、堤岸
身:身上、身体、全身、周身
湿:湿润、淋湿、潮湿、湿漉漉
吗:行吗、好吗
呆:发呆、呆板、痴呆、呆住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顿字一共有10画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同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同学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同学自身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假如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同学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最好让同学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同学自身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同学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局部,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自身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同学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身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同学进行书写:
1)让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安排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
(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象恍然大悟。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六、总结课文,激发科学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七、课后作业:
回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出今天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下一节课我们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
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电视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黄山风景图)这就是黄山。(板书:黄山)从图上看这里的景色很美。这次放假,李璐特意与父母一起游了黄山,下面请她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听了她的介绍和观看图片,黄山真是景色秀丽神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打开语文书齐读第1段。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什么呢?对!(板书:奇石)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读一读。“尤其”你能换个词来说吗?(特别)再读读。
三、学习课文:
1、黄山都有哪些奇石?黄山石又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你读会了什么?
2、下面你喜欢那一块你就多读一读。
边读边思考:
1、找出奇石的名字。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学习仙桃石:
(1)出图
(2)说出喜欢的理由
(3)你能完整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仙桃石吗?师:大家认真看他在介绍仙桃石时,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名字还介绍了它的样子。
(4)谁还喜欢仙桃石,你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4、学习猴子观海:
(1)出图
(2)质疑:“陡峭”不明白?还有吗?
(3)展开想象:我们来想想这只小猴子观看着大海它会想什么?
(4)谁还再想为大家介绍一下。
5、练习说话:谁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小结:通过学习这四种奇石,我们的确感觉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与美丽,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请1—3小组的同学读课文的2、3段,请3—6小组的同学读课文的4、5段,请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两段在向我们介绍奇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7、出示填空:
8、那黄山就只有这四种奇石吗?还有许多你是从哪知道的?分别出示三幅图:《狮子滚绣球》、《仙女弹琴》和《天狗望月》。
9、练习说话:
(1)你能用这两种方法来向大家介绍这三幅图画上的'奇石吗?
(2)就只有这些了吗?你从哪知道的?(讲解省略号)
(3)出示课外收集的资料,给“奇石”命名。
10、动手实践:
(1)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分小组把你想象的画画下来,并起上名字。
(2)再介绍一下。可用书上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
11、赏读:
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认为黄山风景区怎么样?你愿意用你美妙的声音带老师们去那里游览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四、教具准备
1、贴画:一棵大树,十片生字树叶,八只小动物(老虎、黄鹂、老鹰、百灵、熊猫、大雁、孔雀、锦鸡)、课题。
2、cai课件。
3、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老师想对你们说两句话,你觉得老师说的对,就鼓鼓掌。老师说的不对,就摇摇头。
师: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掌声)第二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掌声)
师:老师真高兴,一下子有这么多好朋友,我还有一位好朋友,她叫蒂皮。她是法国人,从小生活在非洲,有许多非洲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cai课件展示蒂皮和各种动物的合影。)问:你们想不想成为蒂皮的好朋友呢?
蒂皮对我说,谁喜欢动物谁就可以做她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些动物吧!
二、我会认。
师:(贴课题: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就藏着几只动物,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这些动物找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
师:美丽的大森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多热闹啊!森林里还有一棵神奇的树,树上的叶子里藏着一个秘密,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翻开这些树叶,看看有什么秘密?
师:动物们想检查一下小朋友刚才是不是认真读课文,读生字了,谁会认?(指名认读)
师:现在,动物们要把生字上的音节蒙起来了,看看还有谁认识它们,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不会读的'去请教一下小伙伴。
三、我会说。
问:谁愿意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谁会说?(指名说)
师小结:小朋友会换部首,加部首,做动作,猜谜语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你们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四、我会写。
师:我出两个字谜,你们猜一猜,两个人走在独木桥上。(生:丛)房顶上拴了一头牛。(生:牢)问: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谁会写?
师: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的字写的特别棒,我们欣赏一下。展示作业,师评价,并给予表扬)
五、我会读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叶生字,动物们可有点寂寞了,它们要带着这些树叶生字回到儿歌里去了。我们能让他们走吗?
师: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留住他们。
(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喜欢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然后读给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别人也喜欢它。
(四人小组读课文,师个别辅导)
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的怎么样了。(指名读,师生共评)
问:老师也喜欢一些动物,我想读一读,可以吗?问:还有谁愿意读?
(多请教几位同学读,师生共评)
问:除了这些动物,你还喜欢其他的动物吗?为什么?(让学生自述,畅所欲言。)
师:小朋友都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好朋友。把你们喜欢的动物头饰戴起来,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三句。(生齐读。)
师:为小朋友们鼓鼓掌。(生鼓掌)
六、我会演。
师:掌声真好听。那我们边鼓掌拍手边读儿歌。看谁的掌声最热烈!(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拍手读儿歌,而且还加上了动作,表演的真好,其他小朋友想演一演吗?
师:去找小伙伴,大家一起演一演。
(生互相拍手表演,自由发挥。)
七、全文总结
师:你们演的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我们一起轻轻的,静静的走入它们的家。(cai)
课件展示动物们在大自然自由生活的画面。)
生看录像,师话外音,将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师:小朋友们,领着你们的动物伙伴一起出去玩吧!
教学板书:
识字7动物——人类的朋友(保护他们)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2.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3.学生搜集字谜。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题。
1.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3.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二、讨论明法。
1.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2.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3.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习作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二、交流拓展
1.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2.范例引路。
3.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4.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三、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四、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五、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六、讲评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2.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3.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我的发现
一、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三、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四、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6.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二、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三、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4.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5.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教后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夸我的同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教师可以从议一议、说一说、评一评这几个环节考虑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本次习作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一学期的习作,比如做个目录、画个封面、写一点习作感想、给自己的作文本取一个个性化的名字。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完成这项工作。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 学会 等12个生字,会认 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 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 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 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 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各种颜色的蜡笔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他们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2.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看看紫蜡笔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读了紫蜡笔的话,你知道谁的本领?
3.他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说从哪些地方感到这幅图很美。
(抓住“格外、像飘带、花红柳绿、一望无际、翻滚”和蜡笔们自己说的话)借机指导朗读。
4.读到这里,想一想谁的用途大?(指名)集体的力量不仅让蜡笔们团结在一起画出美丽的图画还能使蜡笔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读10-13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我很喜欢课文中小蜡笔们画的友谊桥,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友谊桥呢?
2.这座桥不是用彩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心用团结一致的精神画出来的,让我们在读一遍课文,体会小蜡笔们齐心合力,在集体的力量下创造出美好的画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 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2) 提示要点。
3) 学生描红临写。
二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