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活动方案能够量化活动效果,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游戏活动方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1、幼儿分别对横的、纵的两方面的序数已有了解。
2、有少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玩过此类游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材料准备:
1、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层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一张。
2、幼儿操作用楼房每人一份(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别为每层有两个房间的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的楼房及每层有三个房间的三层、四层的楼房若干,能力不同则提供给不同的材料。这样,在横的、总的两方面都拉开了距离,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使不同幼儿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基础上经验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小动物若干。
3、皱纸做的用于庆祝的彩带;录有《喜洋洋》音乐的磁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很多小动物们都围在小猴身边,他们在说什么呀?
——原来小猴告诉大家:“今天我去城里玩了,发现那里的人们住的都是高高的楼房,又宽敞又亮堂,我们也来盖楼房吧!”“好呀,好呀!”小动物们都欢呼起来。
二、巩固经验
1、小动物们说干就干,不多久就盖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间房子的平房)
(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搬进第一座房子
(2)小兔问什么要住在这里?
(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左往右数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以巩固幼儿在横的方面的序数经验)
2、小兔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并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盖起来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层,美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
(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座房子。
(2)小猪为什么住这里?
——原来数高楼是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下往上来数楼层,依次是:第一层,第二层——以巩固幼儿在纵的方面序数的经验)
三、幼儿讨论——小猪觉得这栋楼房的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1、你们猜小动物们盖的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间)
2、哇!果然和你们说的一样,小动物们这次盖的楼房每层都有两个房间。(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猴搬新房?(请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强的幼儿分别上来帮忙)
(1)小猴若住错了,这样讨论:小猴住得对不对,为什么?
(2)小猴若住对了,这样讨论:你为什么请小猴住这里?(请帮忙的幼儿自己来回答)——此处幼儿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幼儿会认为小猴住对了,有的幼儿则认为小猴住错了,老师要请两种意见的幼儿分别说出理由。在此处教师要挖深挖透。
——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3)说出一个门牌号码请幼儿来找出房间:
例:教师说出302,请能力一般的幼儿来找出相应的房间1)他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在此处可重新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找房间时我们先找到第几层,然后再找到第几个房间。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操作(看到小猴子住进了新楼房,大家可羡慕了,都想快快住进新楼房,看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请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帮他们住进新楼房(1)提醒幼儿操作步骤:
(1)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
(2)先找到楼层,再来找房间。
(3)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来找房间,每个房间都只住一只小动物。
五、教师讲评
1、住对的
(1)你的小兔身上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2)应该住那个房间?
(3)你怎样找到这个房间?
2、住错的
(1)小猪住得对不对?为什么?
(2)201在哪里?
(3)请帮小猪住到201。
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来我们一起表示庆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起舞欢庆乔迁之喜)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篇2
目地要求:区分“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准备:袋子、两个装满豆子的瓶子、毛巾架子、环境布置有一和许多。
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组织幼儿听着音乐走线。
(二)集体活动。
1、区别1和许多
出示2个神秘袋:
师:猜一猜袋子里装的什么?你们知道这两个袋子里分别装了多少块花片吗?”(教师晃一晃袋子,幼儿听听积木碰撞的声音、摸一摸袋子,感知不同的数量;将积木倒出来,用眼睛看不同的数量)。
教师小结:
刚刚我们的装一个花片的神秘袋子的“1”片花片摸起来很少,摇摇没什么声音;“许多”摸起来满满的,摇一摇有声音。
2、出示2个摇摇瓶:
教师拿瓶子摇,请幼儿听豆子在瓶中摇晃发出的声音。
师:刚才你听到豆子在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哪个瓶子里装了1粒豆子?哪个瓶子里装了”许多“粒豆子?”
教师揭掉包在瓶子外的布,请幼儿观察“1”和许多粒豆子。同时摇晃瓶子,辨别“1”和许多。
小结:装“1”粒豆子的瓶子,摇晃是发出的声音很脆,“许多”粒豆子发出的声音很响,“哗啦哗啦……”
(三)出示毛巾架,幼儿挂毛巾,感知1和许多
1、出示毛巾架,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上面的毛巾去哪了?
2、出示毛巾,分毛巾,挂毛巾,感知“1”和许多。
师:瞧!在老师这儿呢。我这里有几条毛巾,你们知道吗?
师小结:
老师这里有很多条毛巾,是不是?现在老师要把这许多毛巾分给小朋友。
(1)分毛巾给每位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师: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条毛巾啊?老师刚才有几条毛巾啊?
师小结:老师有许多条毛巾,现在把毛巾分给你们了,你们手上有几条毛巾?许多条毛巾分给你们就变成了每个人只有一条毛巾了,许多就变成了很多个“1”。
(2)挂毛巾,感知很多个“1”可以变成许多。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上的毛巾挂在这个毛巾架上,我们一组一组地将自己的毛巾挂在自己的号数上。
师:你们的毛巾都在哪?现在毛巾架上有几条毛巾?
师小结:你们每个人手上的毛巾,一个人只有一条,挂在毛巾架上,就变成了许多条毛巾,一条一条毛巾,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
(四)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师:我们教师有些东西是一个的,我些东西是许多的,等一下请小朋友去找一找。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目标:
通过兴趣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扎实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其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索解法、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促进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时间:
本学期第五周至第十六周,每周星期一、三、四下午4:406:00,每天2课时,每周星期日下午2:10~4:30,每周共9课时。
四、教学地点:学校远程室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分析数之间的规律,
(2)简单逻辑推理,
(3)巧求周长和物体表面积,
(4)植树问题,
(5)和倍问题,
(6)差倍问题,
(7)年龄问题,
(8)追及问题,
(9)、用画图法解应用题,
(10)用倒推法解应用题,
(11)用列表法解应用题
(12)运用假设法解应用题,
(13)运用对应法解应用题,
(14)逻辑推理初步,
(15)平均数应用题,
(16)追及问题,
(17)行船问题
(18)最大与最小,
(19)期末综合练习: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__小学特制定本次城市学校少年宫兴趣小组“趣味数学”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也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活动内容
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竞赛题为主。
四、活动时间:
年月至月
五、活动地点:
学校报告厅
六、活动对象:
三至五年级学生
七、工作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课后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采用边教学边反思边调整的方法,不断修改、完善教材。
5.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完善评价体系。
6.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并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点数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全家福照片一张。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筐内有照片若干(碗柜照片、衣橱照片、鞋柜照片)
3、《幼儿画册》(第一册p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做客
1、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小明家里做客,你们开心吗?
可是去别人家里做客,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没有哪个宝宝来说一说?(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分别请宝宝说一说)
师小结:去别人家里做客,首先我们要有礼貌,要向主人家的大人们问好,然后呢要换鞋,注意卫生,不能把客人家里弄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能随便去碰主人家里的东西。
2、师:好,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小明家里吧。(播放背景音乐,开火车去小明家里)
二、具体过程:
1、目的地已到,请宝宝们下车。
师:宝宝,小明家已经到了,我们到站了,要下车喽。我们先来敲敲门,然后呢换好鞋子,进小明家里。
2、出示全家福照片(播放ppt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1)师:“瞧,宝宝们看,一进门的地方挂着小明家的全家福,照片里有许多人,哪个宝宝说说都有谁?”(请宝宝说一说)
师小结:照片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明,这些都是小明的家人,是小明最亲近的人。
(2)师:“那照片里一共有多少人呢?”(师指一指,宝宝说一说,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师小结:照片里一共有七个人,我们从左往右要一个一个地数数,不能把小明的家人漏下哦。
3、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1)根据鞋柜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看完了小明的家人,我们紧接着来参观小明的家喽,先走进玄关看一看,这里有一面大大的镜子,还有一个鞋柜(播放ppt2),我们来看看小明家的鞋柜里有什么样的秘密,等等等等。”(老师装作神秘状态)
师:“这是小明家的鞋柜,里面有许多许多的鞋子,看,有大大的鞋子是妈妈的,有漂亮的鞋子是妈妈的,还有小小的鞋子是小明的,那究竟有多少双鞋子呢?小明说数对了才能接着参观他的家哦!”(师带领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共同点数,请宝宝一起说一说,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2)根据碗柜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宝宝,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那是什么味道啊?”
宝宝:“是香香的味道。”
师:“原来是小明的妈妈在给宝宝们做好吃的呢,那我们就进小明家的厨房看一看吧!”(播放ppt3)
师:这是小明家碗柜的照片,这次我想请一个宝宝来数一数小明家里有几只碗?(师请个别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3)根据衣橱照片手口一致点数。
师:“刚刚经过香喷喷的厨房,接下来我们向着下一个参观的地方出发——卧室(播放ppt4),卧室是宝宝和爸爸妈妈睡觉的地方,这里有床,还有放衣服的`地方,衣橱,下来,我们打开衣橱看一看,请你数一数里面有几件衣服?”(请宝宝们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师小结总数和方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参观了小明家的玄关、厨房、卧室,还重点看了小明家的鞋柜、碗柜、衣橱,一起数了数有多少双鞋子,多少只碗,多少件衣服,主要是学会了数数的方法,要小手点好一个,小嘴说一个,要按照顺序,这样数数就不会多不会少,也不会漏掉啦。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更大的挑战哦。
4、幼儿拿小筐里的物件进行5以内的点数。
师:“在你们的椅子底下,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些小图片,想请你们数一数究竟有几张,都不一样哦,自己数完的小朋友还可以数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播放ppt5)
5、完成《幼儿画册》的练习,巩固5以内的点数。
延伸:
再宝宝们自己操作点数以及完成画册,宝宝点数熟练以后,可以增加点数数量至7。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3、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
2、趣味练习
3、幼儿书写用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教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
(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
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98=?
三、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
1、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四、游戏:你问我答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23=?
幼儿:╳老师,告诉你2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五、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
(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数学游戏活动方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