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清廉的心得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的心得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领悟不少人生真理后,都要及时写好心得,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风清廉的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风清廉的心得6篇

家风清廉的心得篇1

好的家风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家风更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我在一个充满善良味道的家庭中成长着,沐浴着善良,感受着关爱,也立志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听妈妈在我耳边说:“孩子,你长大后一定要学会帮助别人,要乐于助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妈妈以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感染着我。如果有人在路上摔倒了,她一定会上前伸手扶一把;看到有小动物受伤了,她一定会给他们疗伤……

记得有一次,我跟妈妈趁周末的时候去公园玩。正当我们要进公园时,我无意中瞥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好奇心驱使我拉着妈妈一块凑了上去。原来是一位老人在路边坐着。老人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眼神呆滞,周围的都在纷纷议论着他的情况。不一会儿,大家散开了。我呆呆地望着他,突然我想到了什么,开始在包里翻腾起来。这时妈妈伸手递给我一个面包,冲我朝着老人的方向努努嘴。我便飞快地跑到老人身边,把面包递给他。当我回过头时,发现妈妈正在冲着我微笑,我也笑了。真好,还是妈妈懂得我,真好,我可以帮助别人!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老人遇到困难,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有一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背影很像以前的那位老爷爷。于是我紧走几步赶上去确认。原来真的是他啊!在跟老爷爷打过招呼之后,老爷爷告诉我他现在是一名环卫工人了,现在他正认真工作呢!看样子,老爷爷很满意他现在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也很为他高兴。

良好的家风伴我度过了生活的风风雨雨,让我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也让我享受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更让我明白了幸福生活需要自己用双手创造!感恩生活,感谢我良好的家风!

家风清廉的心得篇2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这些家风对我们有密不可分的影响。孩子只有在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健康成长,长成栋梁。

小时候,每次上学前,妈妈总和我说:“孩子,在学校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要学会宽容。但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千万别和他人动手,打架。”因为我是男孩,又比较好斗,所以妈妈生怕我去惹事。经常给我上政治课,告诉我要宽宏大量,并给我讲一些故事。所以只要认识我的人对我评价都不错,在学校也很少和别人发生冲突。

还记得,我一个曾经当过兵的叔叔和我说过很多他在当兵时的经历和感悟。他告诉过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的,你要能做一个吃苦并有志向的人,如果你做到了并持之以恒,相信你终有一天会干成大事!”这个叔叔还告诉我一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才能造就真人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才能出类拔萃。可能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步入了初中,成为一名中学生,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我已逐渐养成了宽容而乐于助人,有志而艰苦奋斗的习惯。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和家规,这是值得更多的人学习的,更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的不良风气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正能量”正在传递,如果加上优良的家风,那么咱们的社会风气将会更加的纯朴。以后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清廉的心得篇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规是校园搞好教学工作、师生做人做事都要遵循的法则。为师者应当遵循师者的道德规范,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勤奋务实、家长满意、学生拥戴的好老师;为生者,应当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刻苦学习,力争上游。家规是校园“家风”建设中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借机作秀,浮于形式”,那我们的工作只会是风过无痕、涛声依旧。

家风则更多的是在家规基础上的.一种责任担当,用手中的权力,管好下属、学生和身边的亲属,要管好,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校园里,面对新形势、新常态,一个称职的党员教师及干部要管理好一个校园或一个班级就必须视校园和班级为自己的家,为有个更好的家而努力。没有这种责任担当,必然会给校园党风、学风带来较大损害,必然会在校园师生群体中造成较坏影响,最终失信于普通教师、失信于家长、更失信于学生。要做到好的家风,平时小到上下班纪律、课堂管理、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也只有这样我们好的家风、家规,才能继续保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每个教师党员及干部真正做到这些我们校园家规和家风建设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校园内的家规、家风建设承载着党和人民对未来的希冀,作为普通的教师党员,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家风清廉的心得篇4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家风清廉的心得篇5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或者社会都要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个准则。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用这个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家规就是家风,可家风是什么呢?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尊老爱幼、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良好的家风家规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我的父母都是乡下人,父亲75岁,母亲74岁,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优良传统,如勤俭持家、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其中与人为善是我感受最深刻的。

在我印象中,我的大伯母是那么尖酸刻薄,我们没有看过她的一次笑脸,没有听过她一句温暖的话,更不要谈关爱了。对于我们来说,她完全就是陌生的。爷爷的晚年几乎是在我家度过的,吃喝拉撒她从不过问,死后却哭得比谁都悲痛欲绝,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她有多孝顺呢?殊不知这些只不过是做戏罢了。虽然我不信什么善有善报,但是事情却就偏这么邪门,晚年的大伯母居然瘫痪。在外人看来,这是罪有应得,可是母亲表现的大度却让我由衷佩服,在堂哥一家没有时间照顾大伯母时,母亲经常给她送饭,这让年幼的我们十分不解,不过当我为人父母时我明白了。母亲是在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对他人要有包容之心。

母亲和邻里的关系十分融洽。正因为如此,每天晚上我们家屋子里总是坐满人,邻居喜欢来我家喝茶,聊天,感觉他们和邻里有说不完的话。对待那些子女放弃不管的老人,母亲对他们更是格外照顾。虽然母亲年纪大,可总是心系他人。20xx年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回到母亲那里帮忙做豆腐。

一个70岁左右的邻居来串门,这是一个无人照管的老人,儿女与他已是形同陌路,他已经独自一人生活6年了。在他脸上写满了孤独无助。母亲留他在家中吃饭后,还送了一些豆腐给他过年,出门时还反复叮嘱。我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鼻子不禁一酸,父母独自在乡下,本身就需要子女关爱,可是他们却十分体贴我们,从不抱怨。他们在尽量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不忘乐于助人。向他们这样的农村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现在的我已是一个17岁孩子的母亲,我始终牢记父母教给我的优良家风,并且把这些也传承给我的孩子。孩子的表现让我十分欣慰。在他的身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时刻展现。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他在外面玩耍,回家来对我说:妈妈,我把今天的`零用钱送给奶奶了。接着他告诉了我真相,原来他在路上玩耍,看到奶奶步行去姑姑家,他就把零用钱送给奶奶做车费了。我听了后给予他高度赞扬,并且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的他和身边的朋友相处也十分和谐,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对他的影响吧!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有了它,小家才能够和谐;有了它,由千千万万小家汇集的大家才能够安定;有了它,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自立,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的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坚定!

家风清廉的心得篇6

爸爸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民,这是爸爸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说起父亲甘祖昌,我马上就想到了这些。父亲从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开始,在革命的道路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父亲1957年回到家乡后,更是时时刻刻不忘共产党人本色,记得有一次生产大队的水库捞鱼,按每户3斤分给社员,分到我家时,队长有意照顾多一点,抓了一条大鱼给我家。父亲看了看抓来的鱼,估摸不止3斤,立即去称了称,正好5斤,就去厨房里拿了刀和砧板,将鱼一分为二,他留下一半,硬是让队长把另一半拿走了。

父亲不仅自己不占公家便宜,也特别反感其他人借工作机会占公家便宜的事情。1974年春季,他接受吉安地委的邀请,到井冈山棉纺织厂做报告,当时棉纺厂组织了20xx余名干部职工参加甘祖昌将军事迹报告会。当日中餐就在井纺招待所举行,摆了十几桌,每桌十余盘荤素搭配的好菜,十分丰盛。

父亲看到如此铺张浪费招待他,立马把脸拉下来了,非常严肃且非常痛心地说:“你们在干些什么嘛?你们是在搞特殊化,绝对不可以这样做,我非常讨厌你们这种行为,我是不会吃的.,你们把桌子上的菜留四菜一汤给大家吃,其他的菜由井冈山棉纺厂党委负责同志带头送到车间去,送给在一线作业还没有吃饭的同志吃。”当时的现场气氛非常尴尬,在场的领导干部脸色苍白发青,但父亲就是这样容不得沙子。下午他离开棉纺厂,欢送的群众比上午明显多了,因为他把廉洁的作风送进了群众心里。

父亲唯一一次占公家便宜,是因为侄孙女甘艳梅的出生。1975年5月26号,甘艳梅的妈妈从井冈山棉纺厂回到老家沿背待产,临产前突发难产,村里的接生婆束手无策。

父亲有一部专线电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母亲连忙打电话到坊楼卫生所求援,卫生所的一位医生骑着自行车赶到现场进行救援,一看不得了,“这种病情我吃不消呀,龚老师,赶快送县人民医院吧,要不然大人小孩都保不住”,听到这里,全家人陷入紧张中,这么远的路,万一路上出点意外怎么办?危急之下,父亲放弃了一贯的原则,拨打了县革委会办公室电话,调用了一辆吉普车来接甘艳梅的妈妈。经过医院抢救,甘艳梅终于降临在莲花这片土地上。

甘艳梅长大懂事后,我母亲握着她的小手说:“艳梅啊,为了救活你们母女俩,你爷爷犯了自己定下的戒律,这是你爷爷生命当中唯一的一次‘以权谋私’,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听话,做个好孩子”。甘艳梅受这样的家风感染,18岁就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22岁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有二十年党龄了。

家风清廉的心得6篇相关文章:

家德家风心得体会优质7篇

家风家训心得体会范文5篇

家校家风建设心得体会5篇

家德家风心得体会通用8篇

正家风心得体会7篇

家的家风的演讲稿优质5篇

家的家风的演讲稿5篇

好家风好家教心得体会最新7篇

家的家风的演讲稿优秀8篇

家的家风我传承作文8篇

家风清廉的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