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不断磨练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观后感是一种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观影体验的有效途径,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6篇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郭小平是校长,它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专治艾滋病,后来,郭小平发现,所有学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创办了红丝带学校,后来,郭小平把三家医院的主任职位辞掉了,郭小平希望尽量让那个学校消失。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胸前的白花,已被泪水打湿。颤抖的双手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亮起又暗。她叫宫济辉,是王娅居住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在过去的上百个日夜中,对王娅的牵挂是几十通简单的电话,她在这头,王娅在那头。如今,牵挂是一排忧伤的菊花,她站在人群中,王娅躺在里头。

“她喜欢安静的生活,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了不打扰她,我两天去一次。她嫌我烦,我就按照她的作息时间,在早上给她打一通电话,确保她平安。”宫济辉说。电话里的嘟嘟声,紧密地连着宫济辉的心跳。每响一声,她的心就揪紧一下,直到听见王娅的声音,她才踏实下来。如今,为王娅设置的特殊铃声再也不会响起。如今,与王娅相处的点滴时光化成无声的泪水肆意流淌。

20xx年,王娅搬到西青区中北镇居住。“我特别爱这里,推开窗就能看见绿色。这里的人热情善良,每次看到他们在广场上活动,我都特别开心,能感觉到他们身上那股劲儿。”王娅曾对宫济辉这样评价左邻右舍。

是呀,这里的人朴实善良,这里的人热心周到。王娅患重病的消息被媒体公开后,许多人都想来探望她。宫济辉和同事们都婉言谢绝了。“病人需要休息,不能总被打扰,况且王娅喜欢安静。”宫济辉告诉记者,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知道王娅的喜好,他们从不轻易打扰。由于王娅是独居生活,作为居委会主任的宫济辉每两天就会厚着脸皮去看看王娅。“她病重时已经无法走路了。我就自己开门进去,看看她。哪怕一眼,我也安心。”说着,宫济辉又哭了。为了既保证王娅安全又不打扰她,每早一个电话,成为常态。今天,接电话的人要走了,然而,手机里五十几通已接电话,把这份关爱永久地保存下来。

今天,邻居们与王娅道别。

新春佳节,社区书法活动队送给王娅的春联还散发着油墨的馨香,静静等待女主人回家。楼里居住的小朋友,习惯了还没进单元门就伸出小手捂住嘴巴,为王奶奶保持安静。没有锣鼓喧天的口号,没有锦旗和鲜花,左邻右舍把关爱化成无声的行动守护王娅喜欢的岁月静好。王娅喜欢网购,得知王娅生病,负责接收王娅包裹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经常把包裹送到她家门口,不让王娅个照顾她的人再跑一趟。物业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晚总会在她家附近转上一圈,确保她的安全。无声无息的爱意,在每个人中间涌动。“她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啊。”“比起王娅,我们做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朴实善良的西青人啊,他们早已是王娅眼中的美景,被记在心底。

这一刻,西青人的名字是王娅。

这一刻,王娅的名字,是善良。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日讯 据央视新闻消息 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当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国。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郴州女孩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同获感动殊荣的还有: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为在三年前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什么也听不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时间回到29年前,在小梦南半岁时,因为肺炎误用药物,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响的听力,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父母会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纠错。

江梦南: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无学可上的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江梦南: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江梦南: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于是,在学校里,梦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就这样,好强的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三年前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江梦南:冷不丁的哪一天会听到我以前从来没过的声音。我开始听见了鸟叫,听见了青蛙在叫,或者听到了一些很美好的声音。

但是,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为了建立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梦南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而且,清华的学业压力大,每天面临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在颁奖典礼上,有一对夫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前文所说的胡忠、谢晓君夫妇。由他们,我也想到了自己,因为我也有过支教的经历,只是却无法和他们相比。论时间,我的支教只能算作短暂的一瞬,而且我是带着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目的而去;论条件,雪域高原更加艰苦,十几年如一日,这种坚持已经不仅仅是靠当初的勇气了......还记得当初离开学校时,我曾经埋怨过,痛恨过,我也从未想过,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支教还带着笑容并满心欢喜心甘情愿的人。不过,真实的故事让我开了眼。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如果有)我都无法成为他们那样的老师,因为我没有太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我也坦言,以后遇到不公与委屈,工作中有困难,生活中不如意,我想我会自己解决,因为有人比我还难,而且能不放弃。

看完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刻我想我要向画面里的人物学习,时刻记着帮助他人。从现在做起帮助自己能够帮助的人。我一定好好学习,让自己茁壮成长,将来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遇到张桂梅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她是136个孤儿的“事实妈妈”,她把16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免费送入了大学。是她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与美好。

如果让这些孩子写一个和张老师的故事,那无疑这些故事会长到没有尽头,这些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荣耀,而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影响与改变却是无穷无尽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不顾自身健康、四处奔波的妈妈。她时常颤颤巍巍、时常气喘吁吁,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坚持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都给了学校、给了福利院,给了无数贫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却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坐着最廉价的摩的,她只愿让孩子们更好。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永远向前、从不满意的老师。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651分,文科619分。这样的.成绩连某些省会城市的高中都愧叹不如,但她却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到更远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学。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部故事书很长很厚,张桂梅还在用生命书写,她也愿陪着更多的孩子走过春秋冬夏。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6

用爱的捆带将患上“老人痴呆症”母亲与自己绑在了一起。每天,陈斌强,都会和母亲骑上小车,从充满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陈斌强教书育人的中学。母亲的“痴呆症”愈来愈严重,就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陈斌强为了母亲有时会沾上一点气味,但他的学生们却并不排斥——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寸晖······”这些在每个人的心里恐怕已经再熟悉不过,可这些来自古代的真情告诫,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宝贝”肆孽的年代,却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负荷运行”。

但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却展现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教师陈斌强感人至深的守护母亲的故事,在亿万的“宝贝”面前重新诠释了“孝”,“孝”代表的不单单是一个字眼,而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注满了崇高之美,为所有人注入了春风般温暖。

陈斌强那将自己与母亲再一次紧紧捆在一起的`爱的捆带,也许在未来久远的日子里会尘封,但尽管捆带不会永存,它记录的一点一滴的子孝与母爱却会永存,却会把孝传满整个华夏,传满整个世界!

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父母的爱已脉脉汇入了我们的血脉,但我们却不一定会察觉出,但父母为我们而付出,为我们而忙碌,为我们而辛劳,就算是再疲惫,也不要忘记——感恩孝奉!其实,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为,为父母付出,是我们理所应当的!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6篇相关文章:

2023感动人物事迹材料优质5篇

2023感动人物事迹材料8篇

2023感动人物事迹材料推荐7篇

2023年十大感动人物事迹材料8篇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精选5篇

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通用7篇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3中国十大劳模人物事迹心得体会8篇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6篇

山土中国读后感最新6篇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