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在记录感受,更是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人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意图,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倾城之恋读后感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1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小说,不过比较喜欢看言情小说,我喜欢跟着笔者去经历主任给的那些爱恨情仇,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主人公快乐,我会比他们更快乐,看到他们难过,我会比他们更难过。沉浸在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里,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
初看《倾城之恋》是初二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迷小说,那个时候看《倾城之恋》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来了又看了几遍这本书,也渐渐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部份我先讲一下:像白公馆代表的是旧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书一开始就有提到像他们的时钟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从这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很守旧、很旧日的。跟当时的中国其实是很像的!另外,张爱玲在描写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现在的文学所描写的是差异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写范柳原的动心时。从三奶奶讲的'话可以看的出来。三奶奶叹了口气道:“跳了一次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跟你跳了一次舞还会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对你其实是有感觉的。这种写法多么的含蓄,一个“爱”字都没有提到,可是,从一些事件的叙述却可以描写出人心中感情最细腻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2
“流苏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爱情,还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又回到书面,阳光照在那四个玲珑小字上,眼前悄然浮现了那一场罗曼蒂式的爱情……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生。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属于上海独特的迷蒙气息,尽管新旧夹杂的文化冲击,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那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但是那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不仅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生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坚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两个人的缘分因为一场舞会,香港式的恋爱跃然纸上,在各种机缘巧合中,两个人在感情上跳起了华尔兹,周转舞动中,发生了美丽的故事,也有凄凉的背后。可最终,这场倾城之恋会美好落幕,可崇高的爱情从来不会结束。流苏和柳原的爱情是一种美,需要时间的等待,需要反复的淬炼。在爱情中,谁又是自由的呢?我面对你,藏好所有心事潋滟,忘记闭眼去藏眸光流转,无人去问时移势迁,我只想静候和你所有的遇见。所以,当看见流苏他们两人在感情里你一步我一步攻于计策时,你会吃惊那些感觉是熟悉的,可眼波里明明藏不住事啊,干嘛要彼此折磨呢?细细想来,这是爱情的魔力,是他特有的地方,因为这一切看似俗气却那么真实、富有人间烟火气的事情,才让爱情变得伟大,让人着急,让人觉得它不可替代。
素色湘帘,帘风后面,所谓伊人,拨弄琴声三两声。倾城倾城,倾倒一座城,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此刻你可该坚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生,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生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生。死生契阔前我闭上眼,犹记当初,人群中回眸莞尔,你我窗前采一瓣月光,折一段旖旎的回忆。
断弦琴铮,留香锦褥,梧桐滴雨,芭蕉声碎,画栏生愁,曲屏传恨,雁归人不归,春来人不来,飞鸿不传信,杜鹃空啼血。许多人说,在,《倾城之恋》这本书中,这篇却是个难得的好结局,可最后那段话“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胡琴拉着拉着,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都说张爱玲的文章是“她作品写到芸芸众生,嘲讽,刻薄,最后心还是软了,这都是基于她的这种深藏着的爱”。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她,从小经历了兄妹不合,家庭破碎,深受新女性的母亲的影响,张爱玲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品味和独立的生活。可毕竟心里是有阴影的,所以造成她孤高气傲、冷眼看人。因为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都市作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堕落,精神的扭曲等等,给人一种苦闷压抑的感觉。她的文笔总是沉闷的,不知为何,或许她个人特色太重,我读她的文字总带有一丝檀香。她是独立的,她拥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她似落入尘俗,又跳出尘俗去看一段段感情。张爱玲的爱情如同白流苏那样是轰轰烈烈的,但是上海的沦陷却成全不了她与胡兰成,最后以悲剧收场。她的爱情正正是印证“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这句话。即便他有家室,即便他背信忠义,即便他寡情薄幸,在他背叛后仍然不离不弃,直到他不再需要她。她依然像一朵傲立的白莲,只可远观,孤立到极致,不知道坚持的是自己内心那份清丽还是和胡兰成那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或许都有吧,或许自己早就分不清,或许两个理由早已彼此交融。有时,等一个人,不是有多爱,而是等习惯了,你哪天突然不等了,你觉得背叛了自己。这样一个有不凡故事的女子才能写出这样不凡的故事。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和纸醉金迷中迷失方向,在所谓的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如张爱玲一样守住自己内心的云白山青,或许谁都可以感悟到弘一法师所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爱有那么多种形式,干嘛非要用最简单最普遍的说呢?要知道,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在德不在貌。如张爱玲一般内化于心的美才是极致的。
合上书,想到李娟一句话“虫鸣如流水,一派天籁。静夜里,读一本好书,悲也放下,喜也放下。天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再次细细品味这场倾城之恋,从上海到香港,相距千里,每当我抬头望月色时,觉得这是你我唯一共同的东西了。爱能跨越时空,倾城的美,是你随意摆放的东西,在我心里都有独特的印记。
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再遇倾城色。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3
祖上曾盛极一时、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苏嫁给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唐老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旧、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奔波于两家的同时,还要应对丈夫的风流新闻,心力交瘁。
经历夫妻冷战、一元纳妾、腹的.孩也意外流产、协议回娘家、家人算计、自杀、离婚等等,流苏深感寒心。
偶遇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范柳原,白流苏的种种表现令范柳原莫名心动。对白流苏念念不忘,于是俩人间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4
?倾城之恋》是个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苏:历经沧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结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经受着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轻视,认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极尽冷嘲热讽。她亦无谋生的资本,只好忍耐着生存,心里有着卑微亦有自尊,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因不愿意将就那个不爱自己的人,面对看不到尽头的生活,没有逆来顺受,选择了一条较勇敢的路。
范柳原:放荡公子哥一样的存在,但在文章中并不是从正面描写,而只是太太小姐们如此传言而已。太太们想把女儿许配过去,小姐们想搭上这位钻石王老五,如此趋之若鹜,所以凭添了他的自傲。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太小姐们未达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气结,说话有口不择言的可能性。
流苏成天郁郁寡欢,陪妹妹去相亲,本意作陪衬,这一陪衬就衬出了一部倾城之恋。
范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请徐太出面,将流苏诳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败,有几分清醒,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力,封建落败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位是留洋归来,几分精明,几分放荡的青年。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互相试探互相远离。明明已经起了意,眉目流转之间皆是情,却还是忍耐着不表露声色,互相贬损奚落。他对她时而一本正经一往情深,时而又游荡不羁。谁都无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样敞开心扉去爱,所以互相气恼互相折磨。
流苏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离开大家庭窒息的环境,她开头根本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找个可靠的男人生活,这样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她知道自己,既没钱又没有养活自身的本领,虽颇有几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颜亦如昙花一现,很容易就过气,所以她对自己不敢抱希望。而范柳原有着几分精明,几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缚了自己,但他对流苏也有着那么一点深情,在香港刚见面,就敢于对流苏说,我在这儿等你呢。是不是有点轻浮了,但又未尝不是真情实意。
幸运的是,因为一座城池的倾覆,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在生死天灾面前,所有的算计,计较暂且放入一边,只想好好爱,尽量爱,城池的倾覆,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范柳原表面上放荡不羁,放浪形骇,没个正经,比方他说“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着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时,他也有着西式绅士般的优雅,风情。内心善良脆弱,纤弱敏感,当他对流苏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时,是那样的固执哀恳,无助孤单。
而他对着一堵墙,却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只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 ,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对流苏是喜欢的,他对她讲,“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而徐志摩在《致沙扬娜拉》中有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极其传神的道尽了女性的柔媚与羞涩。或许在范柳原眼里,流苏的低头,亦是风情万种,娇柔妩媚。
他半夜打电话给流苏,“从你的房间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读到这儿,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实后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谈恋爱。只是当事人含蓄内敛,羞于直白表达,只能说前半句。当时的柳原,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而他对着流苏念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却很是悲凉,大概人真的喜欢上一件事物时,会产生不真实的,患得患失的感觉吧。
哪怕有这许多的喜欢,甚至是有一点爱了,他亦没有正式想要订婚成亲,只准备去英国。虽然他给流苏安顿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对于流苏来说,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苏无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这尴尬的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后,天下乱了,河山颓了,冰河铁马,流弹枪雨就落了下来,在生死面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与放荡,留下来与流苏组成了一个家。是为倾城之恋。
张爱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转至今的名言,在这篇中,例如: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当面何尝不奉承着她,背后就说得她一个钱不值。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
根本你认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5
近段,听朋友推荐读张爱玲的作品,对张爱玲其人早有耳闻,只是无缘拜读其作,偶然看了电视剧《倾城之恋》,心有所动,便买了一本细琢,想体味一番书中描写与剧中演绎的落差究竟在何处?
相比而言,我更欣赏剧中的白流苏,文雅而不缺浪漫,庄重而略带叛逆,任性而又不失自尊,一个在娘家众亲人的讥笑,冷漠和无情的压力之下,而致使她不得不选择离开的女人,她想要独立却无更大能力,想要自强而又奈,抱着对爱情的一丝侥幸期待和违心不为,而被迫投入范柳原的怀抱。她虽不值得尊敬,却也没让人感觉可悲,可怜!
范柳原邀白流苏的香港之行是“用心”的,而白流苏的接受也有“有心”的,一个“用心”用在“只想曾经拥有,却未想天长地久”,一个“有心”有在对爱情的“侥幸”期待,敢用一生去做筹码,范柳原认定白流苏无力逃出他的'“手心”,白流苏赌定自己将会是范柳原一生牵挂不忘的女人。不仅仅是因为她被范柳原的风度和魅力所征服,还为了摆脱那最痛苦的成分-----家庭的压力!因此,她不惜将自己暂时“沦”为情妇!
如果不是香港城市的沦陷,也许真的改写不了白流苏“情妇”的无奈命运,之所以范柳原最终会选择和她结婚,她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应该感谢战争!在战争中,让两个对爱情都存有私心杂念的人彻底结合在一起,真切感受到:当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当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逃命生存,而唯有他们彼此还可以相互拥抱,相互依靠,乃至相互安慰,掩护,生存时,在那一瞬间,两个人内心的自私转化成谅解和真诚,两颗心才紧紧地贴在一起。是呀!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人生尚且如此,何况爱情!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离别都由不得我们个人来支配,可我们能够选择,并且能够做到的是,永远和相爱的人,一起手牵着手,微笑着,一直走下去,一生一世都不离开!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6
认识张爱玲是一个偶然,但看到她照片的那一刹那,便立刻被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的文字和她的身世,都一样令人心疼。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国女子,却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谱写了一曲曲苍凉的歌,至今仍记得她的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邂逅张爱玲,邂逅一场如梦繁华。
翻开《倾城之恋》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张爱玲(1920~1995)。这只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却依然掩盖不了照片上女子的光芒。她有姣好的容颜,微卷的短发,一袭旗袍衬托出她的高雅。她的眼睛向上张望着,我懂得她的寂寞和悲凉。爱玲写小说,写别人的故事,可以轻易左右故事里人物的命运,唯独不能把握她自己的。这便是身为作家的她的悲哀吧,在很多小说里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她生命的结局。人生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在其中,永远无法预知结局。
比起《金锁记》的无尽黑暗,《花凋》的凄凉,《倾城之恋》可以说是爱玲的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了。但张爱玲生命中的倾城之恋,依旧给我们留下无边的悲凉。小说集《传奇》出版时,扉页上印了一段画龙点睛的话: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张爱玲本身的身世和经历都堪称是一场传奇。她出生名门,祖母是李鸿章之女,但她的童年却是黑暗的。这也是她爱上胡兰成的原因。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他懂得她家族高贵背景下的悲哀,懂得她的寂寞,她也只愿意抓住眼前的一切,其他的长远之事不愿多想。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背景和她又是如此的相似。
同生在没落的.家族,流苏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白家的六小姐。她与第一个丈夫离婚后,辗转七八年一直没有再嫁,在家中被几个哥哥逼迫,早就在白家没有地位。正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却不甘于人生就此平凡,毅然和徐太太到香港去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一次赌,流苏明白,若输了,名声扫地,若赢了,可以就此出尽心中的抑郁。香港战火纷飞,爱情之花在战火中盛开。流苏和柳原在被炮轰塌的墙边紧紧相拥。“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香港的陷落成全了这段“倾城之恋”,胡琴伊伊哑哑道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流苏是勇敢的女子,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博弈。正如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她矮小、不美,但她追求平等,最终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舞台前看她们演绎人生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而战?很多人都平平庸庸过了一辈子,抱怨自己命不好,其实根本原因是出在没有拼搏的胆量。
七堇年在《尘曲》中写道:“我们仍需共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是花,总要灿烂地开一回。不要畏惧前方的困难,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拼搏,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邂逅张爱玲,邂逅一场繁华。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7
在很多人眼中,范柳原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玩弄女人感情的情场高手,他与白流苏的爱情只是两人各取所需,毫无感情存在。其实不然,范柳原是真心爱着白流苏的。范柳原幼年时候不幸的遭遇,加上父母非正式的结合,促使他养成了怪癖的性格,虽然生活在海外,但范柳原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有着中国人固有的执着,正如范柳原自己所说的,“你说新派,大约就是指的洋派,我的确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的中国化起来,可是你知道,中国化的外国人,顽固起来,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顽固。”所以范柳原的爱情都藏在了他油嘴滑舌的调皮话里面。
范柳原爱真正的中国女人,而恰巧,白流苏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人,尽管经历了外国文化的冲击,也仍然坚守传统的女人。范柳原爱上了白流苏身上的中国女人气质,发现爱情的范柳原费劲心思的接近白流苏,正因为是遇到了真正的爱情,所以范柳原才会小心翼翼的通过徐太太牵线,把白流苏接到香港。在香港见到白流苏范柳原的第一句话“我在这儿等着你呢。”直爽不造作,看似表面调皮话,却是隐藏了他的真心,原本应该要到新加坡去工作的范柳原却为了白流苏留在香港,如若不是真心,直接让徐太太找个借口,哄骗白流苏到新加坡就可以了,何必在香港耽误工作呢?而且范柳原曾对白流苏说过:“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白流苏无一技之长,唯一的特别的就是容貌倾城,但范柳原却用她最拿不出手的缺点来赞美她,滥情的人只会夸赞对方美丽,不会专挑上不了场面的来说,爱一个人就会接受她的全部,包括别人所不齿的'东西,尽管范柳原说的是调皮话,却是走心的告白。
情到浓时,总会有些情不自禁,范柳原在舞会上说,“有些傻话,不但是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这些话在白流苏听来是废话,不正经的,如果这话放在范柳原没有中国化之前,确实是信不得,但是一个中国化的外国人,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顽固的人,什么时候下会说出我爱你?难道不是情到深处之时?说到底,范柳原是有爱的。任何处在爱河的男人都想着在女人面前表现得沉着稳重一些,而范柳原给白流苏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因为她渐渐发觉了,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斯斯文文的,君子人模样。不知道为什么,他背着人这样稳重,当众却喜欢放肆。”如此上心,滥情这个词不适合解释这样子的现象。白流苏生气,范柳原会耐心的哄他,“他一路陪着小心,低声下气,说说笑笑”对待一个不爱的人,何须耐心的哄着呢?
范柳原有玩的资本,正如他自己所说:“其实我用不着什么籍口呀!我爱玩----我有这个钱,有这个时间,还得去找别的理由?”但他对白流苏却是用了十二分的力气,“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范柳原尽管内心已经绝望了,但还是固执的,哀求似的对着白流苏说“我要你懂得我!”这是范柳原得不到白流苏情感上的回应时,内心的悲伤与呐喊,白流苏一次次的误解,使范柳原的真心得到了打击,想要的爱情没有如期到来。尽管失望,但范柳原仍然想着带白流苏一起去马来看原始的森林,爱她,所以想带她去森林里奔跑,那是一种原始的爱情,无关世俗的诱惑,也无金钱的交易,只有最原始的情愫,那是范柳原爱着白流苏的表白,公开的表白。因为爱着,所以才会想着要所爱之人吃醋,白流苏一句不真心的醋话,范柳原就能拍手道:“这还像句话!话音里仿佛有三分醋意。”仅仅是三分的醋意,范柳原就与白流苏和好,这何尝不是心疼白流苏?
战火燃起,安危难保,流弹不停的划过天空,该逃命的都逃命去了,如果范柳原只是把白流苏当做寂寞时候的情妇,又怎么会在炮弹横飞的时候跑到危险的地方,去接白流苏?他有钱,又有能力在那样的乱世中生存下来,为何还要去找白流苏?“范柳原用另外的一只手拖住她的头,急促地道:‘受了惊吓罢?别着急,别着急。你去收拾点得用的东西,我们到浅水湾去。快点,快点!’”那样的人,却能为一个女人把自己处在危险之中,这是爱了。因为爱进骨子里了,所以,西装外套可以交给白流苏来拿着,在她面前不需要客套的绅士风度了,因为爱就是坦诚相待,所以这时候,范柳原的爱情是实在的,不再是用油嘴滑舌来掩盖自己的真心,他可以抛弃滥情的外表来表达自己的情愫,他可以认真的对别人说:这是我太太!
范柳原一直被人说着滥情,喜欢对女人说着俏皮话,但至今为止,他只是真正的对着白流苏说过,面对其他人,范柳原一直都是进退有度,不过度接触。范柳原不爱其他女人,他只爱一个白流苏,他也不曾向谁表白过,他的表白只给了白流苏。尽管白流苏一直不承认那是范柳原的爱情,但是我却觉得那是张爱玲对爱情的误解,是张爱玲自身的坏境影响了她对爱情的看法,所以也影响了白流苏的爱情。白流苏认为那是范柳原调戏女人的手段,其实,那是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公开告白。那是范柳原真正的爱情。
倾城之恋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