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书中情感的真实与共鸣,优秀的读后感能够让我们在纷繁的书籍中找到方向,帮助我们明确阅读的目的与意义,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的书籍读后感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的书籍读后感篇1
“智勇双全”小雨来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怀着敬佩之情,我读完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我被雨来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
雨来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两处场景,给了我特别深的印象。
第一处是雨来上夜校,那里没有什么教学设施,包括桌椅,雨来跟着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他那认真专注的样子让我很是敬佩!想想自己身边,现在上课的环境、条件,比他们那时不知要好多少倍,应有尽有,可我们却时常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我真是感到羞愧。
第二处场景是一个中午,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追逮,当时雨来看到,却不明情况,没想到他很快反应过来,勇敢地帮助掩护李大叔逃走,留下自己独自跟敌人斡旋,这份胆量让人佩服!面对敌人亮晃晃的刺刀、黑漆漆的枪口,雨来始终临危不惧,只三个字“不知道”。鬼子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拿出糖来引诱雨来。看到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上,既怕雨来受不住诱惑出卖了李大叔,又怕他不被诱惑而被鬼子杀害……我屏住呼吸往下看,哈,真是智勇双全!雨来竟趁敌人不备,一头扎进芦苇塘里,成功逃脱了。“吁——”我紧绷的脸蛋放松了许多,回想那个场面,如果换成我,可能被吓得除了哭,恐怕再也没有然后了,想到这,我不禁对雨来的机智和勇敢更加佩服了!
读完全书,我看出来雨来不仅机智勇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小就知道热爱祖国,懂得凝聚力量来保护祖国这个家园。唉,看看自己吧,身在福中不知福,上学有人接送,回家还埋怨学习烦,吃饭挑三拣四……从现在起,这些不好的习惯我要努力改变,向雨来看齐!
这个暑假,通过一本本红色经典书籍的阅读,我慢慢懂得了新中国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像小英雄雨来一样的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我下定决心,我一定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长大让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红色的书籍读后感篇2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泪水,重新站起来。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饭,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伤口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色的书籍读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书刊。虽然这不是第一次看这部书了,但我感触还是很深。这就是不少人熟悉的书后又排成电影的——《小兵张嘎》。
这部书籍叙述了张嘎从普通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八路军小战士的历程。最初,我们看到的张嘎是一个痛恨日本鬼子、渴望加入八路军的天真活泼的少年。经过奶奶被日本鬼子枪杀、他喜爱的老钟叔的被捕、寻找部队等一系列的事件,以及在部队受到和锻炼,使他成为了一名机智勇敢的八路军战士。其中有两个十分典型的事例反映了他的成长历程。一是他刚参加八路军不久,他与村庄中一位年龄与他相仿的少年进行摔跤比赛,在快输掉比赛时,他竟然咬对方的耳朵,然后又堵那少年家的烟囱。为此他受到了批评与。二是他参加一次战斗受伤,在养好伤后的归队路上遇上了两个伪军,接着躲在那少年家中。为了不连累掩护他的少年及少年的父亲,张嘎挺身而出承认自己是八路军。
这部书目,对张嘎的机智勇敢给予了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如他描述自己的抓鱼时的情形;他用假枪抓住一个伪军军官的过程;他为了躲避伪军的搜查,把枪放在树上的鸟窝的等行为都反映了他的机智与勇敢。特别是他被捕以后,机智地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他先勇敢的打昏了看守他的敌人,然后把煤油撒在脱下的衣服上,用火柴点燃衣服,使塔楼燃烧起来,充分地显现了张嘎的机智勇敢。这次他端掉鬼子的炮楼,立了一个大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从书中我了解了到抗战时期时人们生活很艰苦,学龄儿童,也不能上学。张嘎不识字,表达意思只能通过说和绘画。通过这部书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学习环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喜欢看这部书目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龄与我相仿、个性鲜明并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特点的少年,同时他的生活经历与我们截然不同。
红色的书籍读后感篇4
?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这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他的形象无论在电视上、电影上和书籍上都经常会出现。他是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不仅看过了《小兵张嘎》这本书,也看了几集关于他的电视连续剧,他的故事让我感动,他的精神让我敬佩。
张嘎子生长在抗战时期,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奶奶的原因(奶奶为了掩护八路而壮烈牺牲在日本军的刀下),他痛恨日本人,痛恨他们杀害我们无辜的中国同胞,他要为奶奶报仇,为无辜牺牲的八路和亲人们报仇。他立志要当红军,参加抗日战争。书上主要写了嘎子的机智、勇敢,和红军配合得天衣无缝,救出了老钟叔,最后打倒了日本鬼子。他不仅为奶奶报了仇,而且胜利之后队长为了鼓励他,送给他一把一直以来他梦寐以求的枪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表现了嘎子的机智和勇敢。一个英雄少年的形象。他能想出用柳条绑在小狗“小虎”的尾巴上,然后点燃后使的小狗到处乱窜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使红军安全逃脱;他为了帮助红军解救老钟叔,吸引敌人的视线,在冲锋的时候被子弹把小腿打伤。别看他年纪小,可他却表现出了长于我们孩子所能做到的事情。
嘎子的嘎气、顽皮,这都是一个孩子应有的性格,可他的嘎气和顽皮同样也用在了抗战上面。他的'有些点子也是其他孩子所想不到的,有些确实也派上了用场。他表现出了对自己同志的忠诚和热爱,对敌人的轻视和仇恨。嘎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现在不是处于战争时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强,学习他的勇往直前。
红色的书籍读后感篇5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英雄事迹:十三岁的小兵张嘎离开自己的亲人,到白洋淀当小八路他机灵勇敢、胸怀大志。有一颗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别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的,其实他是一个机灵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怎么去当抗日英雄呢?这个问题使我深深陷入了沉思。
张嘎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是一样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张嘎的微笑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而我们的微笑并不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啊!特别是本书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动地表现出了张嘎的机灵勇敢。张嘎在“红眼儿”面前装疯,说自己要抽烟,“红眼儿”才不把他当成回事,把一根抽过的烟头给他,“红眼儿”哪想到张嘎竟敢把烟头放进“太君”的口袋里,弄得自己差点被肥田一郎吊梁烧死。你说张嘎可爱不?
读完张嘎的故事,我再回头想想自己,我与张嘎的距离实在拉得太大了。张嘎敢于做一些不太可能成功的事。而我却恰恰相反,一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已经九点多了,可妈妈还要我做家务。我想:明天还要值日呢!于是我睡觉去了,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情,我就感到羞愧。
小兵张嘎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的性格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红色的书籍读后感参考5篇相关文章:
★ 红色足迹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