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热教案最新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应用的教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光与热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光与热教案最新7篇

光与热教案篇1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通过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欣赏不同形态的雨,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揭题,读题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指名说说读古诗有什么要求。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字正腔圆。

4、默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写雨的。不同的地方:①作者、朝代不同(简要介绍作者)

②字数、句数不一样(简要介绍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③下雨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

④雨不同。

四、走进《春夜喜雨》,体会杜甫的喜雨

1、诗人杜甫为什么喜欢这场春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喜欢?

2、自由读,结合注释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点

①知时节:说明雨下得及时。简介诗人当时情况。(指导读出欣喜之情)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断,教师配乐读,体会润字。

b.同样是表现春雨的轻轻,悄悄,杜甫只用了几个字?(10个)如果让你圈出两个字,你圈哪两个字?(潜、润)(指导用换字的方法体会潜的精妙)

③、花重锦官城

找出描写花的句子。这句里哪个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湿、红等)你仿佛看到了(出示图片)体会湿和重。

4、整合读《春夜喜雨》。

五、走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会苏轼的醉雨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大雨、急雨)从哪儿体会到的?

2、交流讨论:

①白雨跳珠乱入船

a.斟酌跳珠

b.斟酌乱

②黑云翻墨未遮山

(1)你仿佛看到了

(2)(出示黑云翻滚的图片)吟诵

(3)师生对读,体会雨的大、急。

③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雨来得匆匆,去呢?谁来读?

(2)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画面吗?(生说,读)

(3)出示图片引导读,想象,再读。

3、此时此刻,诗人仅仅是因酒而醉吗?(雨、景)回读全诗。

4、简介诗人此时处境。历史上无数诗人在失意或悲伤的时候,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出示其他不同情怀的雨的诗句)指导读。

5、经历了如此大的挫折,而诗中却不见愁情,这是怎样的陶醉啊!齐读全诗。

六、整体回读,背诵两首古诗

七、作业布置

光与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

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见过常见的水果。

物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颜色卡。

2. ppt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小朋友,这段时间我们都认识了秋天,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秋天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理解儿歌。

(一)教师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

师:《秋天的水果》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水果多。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紫紫的葡萄绿西瓜。我们喜欢吃水果,多吃水果身体好。

师:儿歌的名字叫什么?《秋天的水果》

师: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图片)

(二)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呢?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逐一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说"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2.师:多吃水果怎么样呢?为什么多吃水果身体好呢?

师小结:每一种水果里面都含的`不同的维生素,它们不仅可以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能量,让我们的身体长的壮壮的,对我们皮肤也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喜欢吃水果,要多吃水果。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一)教师出示图片完整朗诵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吧。

(二)幼儿跟着老师完整朗诵儿歌。

(三)幼儿再次完整朗诵儿歌。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说儿歌,而且会用好听的声音完整地朗诵儿歌,你们可真棒!

四、拓展延伸

师:秋天还有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那么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果之外还有什么水果呢?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水果,我们在区域中尝试着自己讲一讲好吗?

光与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4.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5.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屏示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些诗句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杭州西湖。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朗读

1.听范读,标注字音。

2.自由朗读。

3.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画翻译难点。

2.交流难点,翻译全文。

参考: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点,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芥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那儿,一个小书童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痴情赏雪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到达自己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光与热教案篇4

【目标预览】

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数学思考: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解决问题: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 难点:异号两数如何相加的法则。

【情景设计】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进球个数与失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进球为“正”,失球为“负”。比如,进3个球记为正数:+3,失2个球记为负数:-2。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3)+(-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情况如下:

(1)红队进了3个球,失了2个球,那么净胜球数是:(+3)+(-2)

(2)蓝队进了1个球,失了1个球,那么净胜球数是:(+1)+(-1)

这里,就需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下面,我们利用数轴一起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探求新知】

一个物体作左右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可以记作多少?向左运动5m呢?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利用数轴演示(如图1),把原点假设为运动起点。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①

利用数轴依次讨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算式的答案: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4)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5)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6)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7)如果物体第一分钟向右(或向左)运动5m,第二分钟原地不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总结:依次可得

(2)(-5)+(-3)=-8②

(3)5+(-3)=2③

(4)3+(-5)=-2④

(5)5+(-5)=0⑤

(6)(-5)+5=0⑥

(7)5+0=5或(-5)+0=-5⑦

观察上述7个算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范例精析】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例3 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我们规定进球为“正”,失球为“负”。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2;

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1)+(-1)=0;

【一试身手】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2)(+2.7)+(-3); (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总结陈词】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实战操练】

1.计算:

(1)(-10)+(+6);(2)(+12)+(-4);(3)(-5)+(-7);

(4)(+6)+(+9);(5)67+(-73);(6)(-84)+(-59);

(7)33+48;(8)(-56)+37.

2.计算:

(1)(-0.9)+(-2.7);(2)3.8+(-8.4);

(3)(-0.5)+3;(4)3.29+1.78;

(5)7+(-3.04);(6)(-2.9)+(-0.31);

(7)(-9.18)+6.18;(8)4.23+(-6.77);(9)(-0.78)+0.

3.计算: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2) a<0,b<0;

(3)a>0,b<0,|a|>|b|;(4)a>0,b<0,|a|<|b|.

光与热教案篇5

设计理念: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懂得和掌握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教材分析:

?快乐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年五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有好奇性,喜欢探索、乐于发现、敢于尝试,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刮画的特点,了解、掌握刮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自主探究和教师局部示范讲解,能够运用竹签等工具绘制刮

画。

3、通过欣赏、创新完成刮画,感受成就感与幸福感,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刮画的特点,学会运用刮画工具。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刮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刮画工具(如牙签、废圆珠笔芯、三角板)

教师:课件、范作、刮画工具(如牙签、废圆珠笔芯、三角板)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一张刮画纸纸:

师:同学们好!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一张黑色的纸块。

师:不,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小小的魔术。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生:想。

师重复:这是一张黑色的纸,仔细看好了,看看我会把它变成什么……

一边说,一边在短时间内示范有彩底的的刮画。

师:(将刮出来的画贴在黑板上)漂亮吗?你以前见过这样的画吗?你知道它是怎

么变出来的吗?

生:刮出来的。(假若学生不知道是怎么变出来的,老师就自然的引出:那老师来

告诉大家,这画是刮出来的。)

师:你们真棒!的确是刮出来的。

板书:刮出来的,提示课题《快乐刮画》。

二、引导探究认识刮画

出示课件,欣赏民间艺术石刻拓片《牛》,欣赏现代法国艺术家马蒂斯作品线描《人物》感受刮画艺术的魅力。

三、初步了解制作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了解刮画制作的方法。竹笔刮出各种线条和明暗的`形或面。

2、通过展示用竹签在刮画纸上随意勾画所带来的四种不同效果,告诉学生,刮画笔触随笔者或凝滞或流畅的运笔,会产生具有渐变的关系、表现性强的肌理效果。

3、屏幕上出现刮画作品,请学生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及线条、感受画面的肌理效果、块面的处理、色彩的运用,刮面大小加以总结。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等……)

4、刮画步骤指导。

出示课件《在恐龙园里》同学们观察,在制作刮画时,应按照什么步骤。抽生回答,总结:先刮主要物体,再刮次要,周边的物体。观察这两幅图片,说说在制作时先刮什么后刮什么。

四、尝试制作布置作业

5、同学们一定很想动手试试吧?

请看学习要求:设计一个形象,(景物、人物、动物等都可以)确定点、线、面的处理方法,在刮蜡纸上进行表现。老师及时表扬构图完整,点、线、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激励刮画

1、各组推选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展示区内。

2、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师客串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

六、课外延伸热爱刮画

1、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进行刮画。

2、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完成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板书设计:

光与热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有的家长反应班级里的小朋友们经常在家里缠着妈妈要吃很多的冰激凌,吹空调,一不小心很容易感冒拉肚子,也有的小朋友到了夏天不愿意运动,怕热,就喜欢呆在室内,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学习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夏天防暑降温的方法,以及夏季健康的饮食保健知识,与此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在炎热的夏天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季与其他季节的区别,知道夏季的特征——炎热。

2、能够学会几种在夏季防暑、防晒的知识和方法。

3、在炎热的夏季中感受夏季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水枪、教室的空调(或风扇)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讨论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的教室里和教室外的区别吗?(引出风扇、空调的作用。)

2、现在是什么季节?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能说出夏天和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吗?

二、播放ppt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贪凉对着空调吹的图片)

2、你来猜一猜接下来会怎么样?(生病了、肚子疼、发烧、)

3、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感觉很热,你会怎样做?(引导幼儿说出防暑的方法……多吃水果、喝水、午餐时吃凉拌的菜、少穿衣服……)

4、继续播放ppt,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吃很多的冰棍、喝冰水)

5、图片(她怎么了?——生病了)

6、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少吃冰的、多喝水、吃凉拌菜……)

7、教师根据图片小结:夏季降温的方法。

三、讨论夏季外出注意事项

1、这么热的天,我们怎么出去啊?如果你想外出,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穿防晒服、

涂防晒霜、去有阴凉的地方活动、打伞、带墨镜……)

2、教师小结:夏季外出的注意事项

四、找寻夏季乐趣

1、夏天非常的热,可是图上的小朋友却非常的开心,他们在干什么?——打水仗

2、你还知道哪些夏天可以玩的游戏?——(捉泥鳅、钓鱼、钓虾、看蚂蚁、游泳……)

3、教师小结:介绍好玩的夏天的游戏。

五、以游戏结束

打水仗注意事项:打水仗的时候不能对着小朋友的眼睛,保管好自己的水枪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今天我们也来玩一个好玩的夏天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的水枪,我们要去操场上打水仗喽!

光与热教案篇7

学习目标:

①了解文常,掌握生字词

②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吆喝声的情感,进而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表达。

③感受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引起对民俗文化的关注。

学习难点:

目标②

第一部分:自学探究——雏凤清声

一、做预习

1、识作者: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北京城杂忆》.本书获中国首届散文奖.作者这样写道:“《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城之间,以抚今追忆的心态来书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

2、读全文,测字词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招徕(xx)囿于(xx)

铁铉(xx)小钹(xx)

合辙压韵(xx)秫秸秆(xx )

馄饨(xx)荸荠(xx )

佐料(xx)饽饽(xx)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xx

囿于:xx

合辙押韵:xx

二、赏吆喝

文中写了很多吆喝,你认为谁最会吆喝,为什么?(请勾出来,简要批注)

第二部分:拓展探究——群凤和鸣

三、悟吆喝

细读4—1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北京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四、惜民俗

我们家乡有哪些吆喝声,请把你所听到的重庆街头的吆喝声在组内交流,试着学学,体会其中的韵味。

第三部分:检测提升——凤翔九天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民俗风情,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

光与热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

老师教案最新5篇

屈老师的教案最新5篇

小班教案及反思最新8篇

美丽的蝴蝶教案最新5篇

音乐《钟》教案最新6篇

综合实践教案最新6篇

大班音乐《家》教案最新6篇

《狼》优秀教案最新6篇

雨语言教案最新5篇

大班科学《空气》教案最新5篇

光与热教案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