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故事的观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加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分享自己对电影人物角色的情感共鸣,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1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如果我们不多拍一些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这个世界没有人拍,“敌人”不会拍,“战友”也不会拍。说些题外话,我2014年夏天曾经去过一次朝鲜,很幸运,我们在平壤参观了胜利纪念馆,据说不怎么给普通游客看的。和妙香山有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来瞻仰的朝鲜人不同,胜利纪念馆冷清到诡异,没一个朝鲜人来参观。那么巨大的胜利纪念馆,里面只有两个展室是关于志愿军的。
我还看过一本朝鲜官方出版的中文简体版的《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两厘米厚,其中有一章提到了,在中国内战的时候朝鲜共产党帮助兄弟党的记录,说他们给了东北联军大概10万多支步枪和弹药,组建了炮兵团和工兵团到了中国战场,同时让山东的解放军通借路朝鲜到东北战场,这都是内战当中朝鲜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书中提到“参加东北解放作战的朝鲜人部队,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同蒋介石国民党部队不怕牺牲的战斗,从长春、吉林、四平、锦州的解放战役中,朝鲜人民捐出了宝贵生命,越过万里长城到长江到海南岛,在征途上英勇作战,出色的履行了作为国际战士光荣使命和任务,为中国全国解放和中国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说过,中国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共产主义者的鲜血。”
这书里面提到抗美援朝就一句话:“这时期中国党和政府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由自己优秀的儿女组建成志愿军派到这里”。
“不问万古流芳,但问此心敢勇。”
电影《金刚川》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第三阶段“金城战役”前,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以不同的视角讲述着同一时期的同一个故事。战争中一名又一名的战士前赴后继,他们的坚毅与担当震撼人心,他们的牺牲换取了胜利的曙光,使中国东北边疆得到巩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更提醒着我们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
曼德拉曾道:“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我不禁感叹,意志往往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在金刚川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即便面对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他们用血肉之躯迸发出了比钢铁、比自然更为强大的力量——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六十七年前,志愿军英雄以这样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打破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困境,破局而胜。而今,学业上大大小小的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战胜的对手,我们仿佛像战士一般,在参加一场只有一个人的战斗,“夫战,勇气也!”便是古往先贤教授给我们的应战檄文。这里的勇气就是我们的学习态度——一种勤奋、执着、不懈探索的精神,它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荀夫子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昌黎先生也讲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我们用勤奋和执着来武装自己投入学习,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巨人,学习上的艰难挫折只是一次次的磨砺,他让我们更加勤于学习、勇于面对、善于解决,这时我们就是强大的。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8篇《金刚川电影观后感》,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2
?金刚川》,您肯定问好看吗?
在家看电视,经常频繁切换电视频道,如果碰巧放《上甘岭》,我肯定要看几分钟,虽然看了很多遍,就是想再看一会儿;如果偏巧看到战壕里卫生员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段,我一定看完,每每都会看到发根扩张,心潮澎湃。
我们说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有个美国人说,我们打败了,因为我们没有战胜敌人。没赢就是输。《金刚川》拍的是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末期,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敌人轰炸的木桥、最后保证大部队通过的故事。情节不复杂,就是我们修桥美国人炸桥。可是看完电影后并不爽,因为没有胜利的喜悦。据记载当时大部队通过金刚川后,金城战役取得了胜利,两周后朝鲜的停战协议也达成了。可能是我有些狭隘,我想看到我们胜利的镜头,既然他们觉得没赢就是输,那就是我们赢了,更何况拍个局部战场的胜利场面又怎么了?过往电视剧,手撕日本鬼子、子弹拐弯是有点过分,可是这个片子里,吴京(关班长)炸成了两段、张译(猛张飞)被炸的就剩一边了、张九霄(刘浩)烧成炭人了,而美国飞行员死相你看不到,对比下来我们牺牲的惨烈,而且多为蛮干,人家损失甚微,又不见红旗飘飘,觉得不痛快。
电影没有让我流泪,散场时《英雄赞歌》响起,我默默地走出电影院,我们是怕美国人看了不舒服吗?电影结尾一个美国飞行员电告总部,我们无法阻止他们。难道仅仅是他们放弃了,而不是我们勇往直前,在对决中占了上风吗?
以后电视台也会放《金刚川》,我想我不会像看《上甘岭》一样,一次一次的重复看。这是一部战争片,不是我心中的抗美援朝的片子。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3
筑起《金刚川》中 那座“炸不毁的桥”
近日,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影片《金刚川》热映,剧中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英勇抵御敌机狂轰滥炸,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炸不毁的桥”,为战争的胜利奉献出了智慧和生命的情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金刚川》中的这座“炸不毁的桥”是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殷切向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高强的本领、过硬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在职责担当、党性修养、意识形态中筑起一座“炸不毁的桥”,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不断带领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苦练本领、忠诚履职,筑起职责担当中“炸不毁的实心桥”。影片中,工兵连战士能在规定期限内,先后7次修复被敌人炸毁的大桥,这跟他们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忠诚的职责担当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在这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促使了党员干部的履职担责能力必须向广度和深度同时延伸,这时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政策理论学习上面下功夫,在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后,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要在多种岗位上进行磨炼、从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中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经风雨、长才干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实心桥”。
强化作风、提升品格,筑起党性修养中“炸不毁的廉心桥”。影片中,工兵、步兵、炮兵在异常紧张的局势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把“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视死如归的个人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包含着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也贯穿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强化自我修炼和自我约束,形成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品质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立志做大事,莫立志做大官,随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和得失,心无旁骛地为民办事;要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在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中,筑起“固若金汤的廉心桥”。
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筑起意识形态中“炸不毁的初心桥”。影片最后,无数工兵连战士跳进波涛汹涌的清川江里,用身体搭起“人桥”,让大部队顺利过江,直到被江水吞噬,他们身板依然挺拔,眼神依然坚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不能忘记的,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是“种子和土地”关系,离开了人民的“土地”,党员干部这颗“种子”就无法生根开花。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常怀一颗爱民之心,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是不是能为群众解决难题,是不是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幸福指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为民实干、为民苦干中,筑一座“坚如磐石的初心桥”。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4
我花钱进电影院只有两个目的:刺激感官或愉悦心灵。《变形金刚》在这两点上都做的很好,我因此认为它是一部好片。有人说这电影就是一汽车广告,但别忘了,《变形金刚》即便是号称经典的动画版,其实质也是孩之宝公司为卖玩具而生的广告。之所以号称经典,是因为其具有“变形”“合体”等极酷的概念,花样繁多逐步升级的正邪斗争,以及层出不穷的出场人物。出身如此,电影版〈变形金刚》又如何洗得掉广告气。
影片的用了非常讨巧的方法,即以少男少女为主线来串联剧情。这招虽然恶俗,但却极具杀伤力。弥散的青春气息,辅之麦克尔·贝擅长的小幽默(别动不动就冠上美式英式之类的帽子,重要的是你笑了没。),很好的调节了金刚们生硬的金属味和战斗里火花四溅的压抑感,避免电影成为《绝密飞行》那样的纯噪音剧。有人说电影中的人类戏份太多,抢了金刚们的风头。可如果真的摒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剩一堆铁架子从头打到尾,除了骨灰级变形迷外,估计其他观众看一半就得头痛到去找正天丸。故事说的也算圆满,虽仍显弱智,但考虑到原作的儿童特性和改编的吃力不讨好程度,可以给及格分数。
影片对金刚们的形象设计,对动画片完全是颠覆。比如“大黄蜂”的与时俱进和“红蜘蛛”的改头换面。看的出有关人士下了死n多脑细胞的心思,多数改动都属必须。要知道我小时候看变形金刚就老问两个问题:“擎天柱后面那车厢到底从哪跑出来的?”“威震天变形还得让红蜘蛛抓着,傻不傻啊?”死抱着动画片说事的主显然忘了照片和画片的区别,毕竟电影追求的是更真实的视觉印象。在这点上,可以给电影较高的分数。
而对于金刚们的个性塑造,电影同样做的不错。至少我们能记住好出风头但勇猛无比的大黄蜂,暴躁不堪又反应机敏的迷乱。或许擎天柱的形象不那么高大全,爵士莫名其妙间就已经成了两半。但两个多小时,你还想要求什么?我们看的是一部机器人电影,又不是《十三罗汉》!
影片的特技效果绝对可以给出高分,变形无懈可击,金刚极具质感,唯一的遗憾就是因为机器人的金属特性所导致的打斗的视觉混乱。真搞不懂为什么还有一堆影评人或自诩为影评人的家伙在骂。老美自己也就算了。对于特效技术还处于洪荒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学习还来不及,跟着起哄啥?有空多骂骂《情癜大圣》里的纸糊飞碟和黑客帝国金箍棒去。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篇5
大国精神“英雄气” 敢于担当组工“魂”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致以诚挚问候,回信中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回望历史,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应该扛起党的红色旗帜,肩负使命与责任。
不忘初心“勇”担当,拿起英雄的接力棒。初入组工干部这个大家庭,领导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组工干部就是一块砖,要在需要的地方扛起重担。”英雄人物的锤炼、英雄史诗的谱写,皆是在舍己忘我、为公为民、追求广博中砥砺和提升的。对于我们组工干部更是一样,要把担当作为一种责任,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上来,在平凡之中见境界,树立崇高志向,将初心使命作为勇于担当的不竭动力,将英雄精神作为实际行动的精神源泉,立足岗位实际,于担当之中见忠诚。
砥砺本领“能”担当,当好祖国的“红缨枪”。犹记得,2019年刚到组织部之初,对政策、文件的不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本领恐慌”。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工作能力与组织文件要求渐渐明晰,从最初的组工“小白”变为了现在的“行家里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能力对于我们组工干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在每一个平凡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件细微之事中,尽心尽责尽力,按组工干部的要求砥砺本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提高能力,潜心谋事、一心干事,扛起革命先烈交给我们的重担。
创建环境“愿”担当,打造组工的“理想乡”。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这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我们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要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与此同时,如同电影中令美国人闻风丧胆的“人桥”一样,组工干部也需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为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局面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机制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组工干部的培养,创建组工干事自愿担当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勇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担责者担责。
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尽责,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新时代组工干事要在“无我”的执念中锐意进取,屹立起砥砺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的“大我”丰碑,扛起革命英烈的重担,肩负历史使命,以“无我”为帆,以“大我”为岸,于平凡岗位、日常工作中诠释忠诚与担当的组工“魂”。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反禁毒观后感5篇